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12篇
教育   686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30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冬青树》是蒋士铨花三天时间创造出的一部戏曲作品,整部戏人物重多,涉及的史料也纷繁复杂。他以自己苍劲的笔力再现了宋亡之际的一批忠贞爱国之士的英勇事迹,同时又夹杂了鞭挞之笔来表达对奸恶叛国之人的批判。戏中的主要人物文天祥出自于史实,而又完成于虚构,蒋士铨对他的描写主要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进行构造,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相似文献   
82.
分析了纪昀作<阅微>时所用的"著书者之笔"具有的三个主要特征:重信实,排斥想象与虚构;重白描,不事藻绘,造语多议论;继承并改造了六朝笔记写法,使小说带有杂说色彩且叙事视角灵活随意.并与<聊斋>的"才人之笔"作了比较论述.  相似文献   
83.
西德尼·谢尔顿(Sidney Sheldon)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通俗小说作家.他的作品用严肃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以暴露美国社会方方面面的"隐私"为切入点,毫不掩饰地揭开了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社会"幕后"的真实面貌,受到全世界众多读者的青睐,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84.
1920年代革命小说形成反抗叙事、成长叙事、焦虑叙事与英雄传奇叙事等四种类型.这四种叙事结构分别属于价值、真假、认识与义务的逻辑形态,呈现出1920年代革命叙事的意识形态想象方式,实践着为革命宣传、推动革命情绪高涨的革命文学责任.  相似文献   
85.
劳伦斯的小说因性描写而倍受争议。其实,劳伦斯是通过性反映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扭曲,企图通过性追求回归自然的人类天性,同时表达了自己以“血性意识”为基础的性理想。劳伦斯小说的性描写和他的性理想也存在着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86.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吴组缃以其融合北平作家和左翼学艺术风格的小说创作引起了坛的关注。吴组缃早期的小说创作对妇女的悲剧命运寄予深厚的同情,同时他以深刻的社会剖析意识,将时代社会变迁与人的生活处境的变动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吴组缃的现实主义创作为现代学史贡献了“量”少而“质”佳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87.
晚清扬州吴引孙测海楼及所藏通俗小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上海图书馆所藏吴引孙手稿《详细履历底稿》、《自述年谱》等资料 ,对吴氏生平事迹与测海楼所藏通俗小说 ,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 ,并藉此探讨了晚清藏书家与通俗小说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8.
《殷芸小说》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芸小说》是六朝重要小说之一。文章在初步探讨此书的一些问题后,指出姚振宗以《殷芸小说》为“《通史》之外乘”的说法错误,并评价了它在保存六朝文献方面的重要价值。内容上注意到它的俗化倾向和特点。  相似文献   
89.
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世界是一个游离于正统社会不受政治国家和礼教制约的虚拟社会,是以“侠”、“义”为核心构筑的乌托邦式的童话空间。武林侠客在江湖世界的快意恩仇实际上给现实中的人们指出了一条“以暴制暴”的抗争的歧途。  相似文献   
90.
百回本《西游记》的横空出世,为明代的小说批评提供了新的范本。围绕着对《西游记》的评论,陈元之、谢肇淛、李卓吾(?)、衰于令、张誉、凌濛初、睡乡居士等都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们的批评文字基本解决了困扰自古以来无数研究者的小说创作“虚与实”的关系问题,肯定了小说这种特殊体裁的虚构性特征,基本澄清了对以神魔鬼怪为题材的奇幻文学的传统偏见,肯定了奇幻小说存在的合理性;从“真与幻”的辩证关系上,强调奇幻小说要“幻中有真”,更进一步强调小说要描写平常人的日常生活,完成了文学向人本位复归的理论探索;在“奇与正”的探讨中,他们把“奇”定位于“文胜”,定位于取材于现实生活,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又要表现出奇的特色,是对古代小说理论的重要贡献。在这些理论探索的每个环节中,《西游记》的范本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