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669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5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当代英国日裔作家石黑一雄在其长篇小说《上海孤儿》中通过考察帝国神话的生产和运作,消解了权力中心话语外部神圣的光环.帝国神话的建构其核心要义就是建立一个中心与边缘、宗主国与边缘国的区隔,使其对异域空间和文化的侵夺合理化、合法化和崇高化.这一标榜为“真理”的话语常常会向其他形式的话语施加一种压力和一种规约的权力,最终产生排斥的效果,并且排斥方式比较隐蔽,不易察觉.在石黑一雄看来,帝国神话这一权力中心话语并非是永恒不变的,而是一直处于建构过程中的,因而它可以被质疑和谴责,也可以被颠覆和推翻.  相似文献   
72.
描述了南宋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文科状元张孝祥、姚颖、傅行简、袁甫;明代唯一的武状元杨斌;清代的鄞县两名文科状元;元、明两代的鄞县五名文科榜眼;明代鄞县文科一名探花的中举与任官基本情况。最后对鄞县科举三鼎甲进士在政绩上爱国卫国的高尚行为、廉洁为官、著书立说、广办学校等积极作用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73.
目前,大学生打工的现象很普遍,但大学生打工群体的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地保障,轻则辛辛苦苦工作后分文未得,重则生命健康受到威胁。我国2007年颁布的《劳动合同法》虽然加强了对劳动者的保护,但大学生临时工尚未被认可为劳动法上的"劳动者"。大学生打工群体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及时地维护。因此,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根本上为大学生临时工群体保驾护航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74.
顶岗实习中的临时党组织管理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期间,暂时脱离学校的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无法参加党组织活动,而且因为还没有毕业,无法加入单位党组织的这段"真空时期"的管理。让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暂时加入单位的基层党组织或者成立临时党小组,和学校的学科专业党支部通过网络取得联系,保持沟通,可以促进学生党员与单位的交流和自身的成长。  相似文献   
75.
后宫视域的引入,对还原左思兄妹的生平和他们所处的人际网络颇有裨益,也有助于对其文学书写内涵的理解。就左棻而言,后宫中应诏作文的创作情境,使其文学书写往往带有为文造情之弊。但宫廷生活也为她提供了游心艺文的时间和空间,以及接触流行文化风尚的机会,她作品的题材、构思及美学风貌均与士林趋同,达致了"预流"之境。就左思而言,《三都赋》体现了外戚人际网络对其文学书写的助益,而《悼离赠妹二首》与《娇女诗》则反映了身为外戚的他对女性才德观的独特思考,可以窥见其心态嬗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76.
人们一般都识认为王国维参加过两次“乡试”,事实上他只参加一次“乡试”,那唯一的一次也是通过走捷径,王国维在科举试场上极为不顺,分析其中原因,我们可以窥见他自开始读书时便与社会读书气氛格格不入,他对应试内容极为反感,不屑于八股时,却醉心于史地考据,义无反顾走他、独学的道路,以此成就了他日后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77.
《睦州刺史二夫君神道碑》是福建名士林蕴为其父林披所作,碑文包含了中唐福建社会变迁的史实,是研究中唐以降福建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碑文的考析,揭示了在中唐变革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林氏一家与江南文化圈的关系,以及以林蕴、林藻、欧阳詹为代表的闽中士子群能够率先走出福建,融入主流文化的原因。通过碑文与相关文献的比读,进一步揭示科举考试刺激下唐代福建文化的文学特质。  相似文献   
78.
从科举文化学的视角而言,"考试"在中国具有独特的文化韵味。从科举考试诞生的1300多年看,它已成为中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手段与目的的统一体。随着考试文化的积淀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华乃至世界考试文化圈。其中最有文化张力的是"科举"和"高考"(准"现代科举"),它们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在其运行过程中,筛选、传承并创新着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79.
清末科举制度废除前,社会舆论摇旗呐喊,从而为科举制度的废除营造声势。科举制度废除后,社会舆论又众说纷纭,促使人们重新反思科举制度。  相似文献   
80.
唐代宫怨诗以作者身份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女诗人的自我抒发与男诗人的代言之作。女诗人包括有名号的后妃、和亲的公主、普通的宫女三类。这些女诗人的宫怨诗可以说是女性话语的自发者,以我手写我心,真实地透露了她们的心声,其诗歌中哀怨的内容不同而艺术风格相近,都呈现出明显的女性色彩的情感基调和抒情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