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8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72篇
教育   8630篇
科学研究   765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273篇
综合类   482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2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447篇
  2014年   874篇
  2013年   712篇
  2012年   1131篇
  2011年   1011篇
  2010年   729篇
  2009年   637篇
  2008年   726篇
  2007年   846篇
  2006年   717篇
  2005年   519篇
  2004年   453篇
  2003年   342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91.
辜正坤提出希腊语前缀“meta-”不能译为“元”。事实上,由于“meta-”和“metaphysics”的历史渊源和后者的强大影响力,“meta-”已经获得了“本初、本源”的新含义,因此,可以将“meta-”译为“元”。不过“meta-”作为希腊语前缀的本义,提醒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语境有针对性地翻译,而不可追求简单的整齐划一。  相似文献   
992.
作为我国翻译史上的第三次翻译高潮,晚清翻译一直受到翻译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以前的研究大都是在传统翻译研究的框架下进行的。从文学系统外部来审视翻译本身,从赞助人的角度考察翻译,为我们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对赞助人理论的阐述,结合晚清翻译中的几种赞助模式,赞助人对翻译的影响变得更加明朗。  相似文献   
993.
视点转换翻译法指的是重组原语信息的表层形式,从与原语不同甚至相反的角度来传达同样的信息,使译文更符合译语习惯,更易于被读者接受,更有利于译文预期功能的实现。本文分别从词、词组、习语、句子诸方面探讨了汉英翻译时需要注意的视点转换问题,以期对从事汉英翻译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94.
银行业监管作为一国金融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监管效率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监管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监管效率还不尽人意。本文通过对我国近些年来的银行业监管效率的研究进行总结,以期对今后银行业监管效率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5.
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争论在翻译史上一直相持不下,通过对朱生豪和梁实秋两位翻译大家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译本的比较,可以看出这一对互为矛盾的翻译策略的优劣,以及中庸之道的有机结合是缓解二者矛盾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996.
从文化高低语境性方面的差异入手,从句法结构、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差异在语言方面的反映,并结合功能翻译理论阐述了文化的高低语境性差异对汉译英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正确运用修辞手段,是翻译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对英语中的修辞格在翻译中的不同处理进行探讨,为使英语的修辞效果尽可能完美地传达到译文去,可以采取直译、意译、归化以及数种译法并用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98.
以第39届、4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为依据,分析了女子跳马在新规则下的新趋势及制胜规律.分析认为:今后女子跳马动作将趋于男子化,踺子上板类动作将成为女子跳马的主流动作,动作完成也会更加完美.难度是跳马比赛的生命和灵魂,质量是获胜的保证,两者必须完美结合才是夺冠的根本.  相似文献   
999.
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大多数习语采用比喻形象,喻事明理,是一门形象化语言。习语意义并不是其所构成词汇意义的简单相加,而往往是字面意义引申出来的隐喻意义。因此,习语语言表现力在于其深层隐喻意义的准确传达。根据语用翻译观点,语用效果等值翻译是传达习语隐喻意义的一条重要准则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00.
“得体原则”是翻译中追求的至高境界。然而,翻译实践中并非所有译作均能臻于此境。影响英汉互译得体性实现的因素很多,翻译中只有遵循其若干原则,才能实现英汉互译的“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