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903篇
科学研究   2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39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伊本·路西德是阿拉伯中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他认为真理具有可知性,人的认识是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他继承先哲,完整系统地论述了双重真理论,力图在调和哲学和宗教的同时,提升哲学的地位,强调理性的作用;他的理想社会理论虽然带有若干空想的成分,但有些思想在今天仍有其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2.
邓小平真理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的基础上,把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作为检验真理的科学标准,把是否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检验真理的价值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判断是非功过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从而实现了科学标准和价值标准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关于真理检验标准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3.
一般看来,经济全球化对我们的影响主要在于人生观、价值观及与之紧密相关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至于世界观,由于它主要和科学昌明程度而不是经济运行方式相联系,所以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不大。但如果深入到世界观的内部层次--自我意识和真理标准,探讨它们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变化,可以断定经济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同样构成挑战。  相似文献   
24.
主体在真理性认识过程中起着主导的能动性作用。主体是有头脑、能思维、具有社会本质的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或人的集团。主体具有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等属性。主体的形式可区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人类主体等。深入探究主体的相关问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之必须。  相似文献   
25.
《英汉翻译例句词典》词目下不列注解只举例句,使读者对“没有上下文,就没有意义”豁然开朗.该部词典从上千部(篇)作品、文献中选出妙句及佳译,揭示了“词无‘定义'”、“译无‘定法'”的译学真理,堪称独树一帜、雅俗共赏的翻译词典.  相似文献   
26.
彭富春先生的《文学:诗意语言》一反传统文学探讨的模式,在中西思想的边界上深思了文学的本性,这对哲学以及文学均有重大意义。同时,在当下如何真正走向文学自身,从而建构现时代的精神家园?这正是彭富春先生思想的苦心所在。  相似文献   
27.
《“城堡”与“迷宫”-欧美现代主义文学论集》共收仵从巨十余年在国家级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的13篇论文,《论集。作者以勇敢、严谨的态度,涉足别人不敢涉足的学术领域,满怀对人间关怀的激情,用坚持真理的精神,走进萨特、昆德拉、冯尼格、海勒等现代主义艺术大师们的“迷宫”式的“城堡”,对其强烈的关注“人的存在”的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创新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在众声喧哗的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界显示了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28.
伽达默尔对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学说进行解释学的重构,通过审美意识批判提出理解的真理,并以之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伽达默尔指出:康德的审美趣味、席勒的审美王国、哈曼的审美感知、尧斯的审美经验将纯粹的审美意识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否弃艺术的作为理解的认识的真理功能,显示了美学对于艺术理论的局限性。伽达默尔的这一批判对我国当代学理论建设和发展极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9.
科学精神是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基本内涵是实事求是,本质是创新。科学精神的基本特征是自由探索、怀疑批判、大胆创新和严谨求实。科学精神的培植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在全体人民中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学习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30.
主体认识与客体的同一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它由“不知”、“知”、“实践检验”、“真知”几个阶段构成。“不知”指主体在实践中发现了问题而现有的经验和知识又不能直接解答的认识状态,它是“知”与“无知”的统一。“不知”是人类认识必然出现的过程,是真理过程的开端。“知”是对“不知”的扬弃,包括不同意见、观点的矛盾运动.其中正确与错误并没有被检验证明,真理与谬误相互纠缠、混杂,难解难分。“实践检验”是“知”上升为“真知”的必经过程,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判别各种意见、观点的真理性。“真知”指主体通过实践区分了真理与谬误,从而达到主体认识与客体相符合。真理的过程是标志主体从“不知”所面对的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