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7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教育   4884篇
科学研究   1316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328篇
综合类   399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75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337篇
  2020年   344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583篇
  2013年   572篇
  2012年   694篇
  2011年   714篇
  2010年   491篇
  2009年   447篇
  2008年   416篇
  2007年   466篇
  2006年   492篇
  2005年   365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产学研一体化: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的重要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资源紧缺和闲置浪费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使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处于两难抉择的境地.解决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对传统的专业实验室进行产学研一体化的改革.本文对产学研一体化专业实验室的多种功能、实现形式、运行机制、限制条件和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了含参量积分的连续性的问题,利用一致(R)可积的定义,给出了一个新的可积充分条件,推广了通常的连续性条件.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古代诗歌教学一体化的教改实践,将诗歌欣赏理论、诗歌作品解析和中学诗歌教学法三方面的教学内容融为了一体,对各种教学策略、各种教学方法、各种诗歌理念和诗歌教学模式做到了兼收并蓄,灵活运用,基本改变了古代诗歌教学内容分散化和教学效果低成效的状态,达到了使学生具备诗歌这一特殊文学体裁的诗学理论知识、作品鉴赏能力和相关艺术素养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99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必然促使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也必然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围绕中国的东南亚贸易区和东北亚贸易区也一定会促使东亚向着一体化发展方向迈进。同时,东亚的一体化也会发生泛化,东亚各国应共同主导东亚一体化的发展方向,防止日本一国主导东亚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5.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社会呈现出对人工智能人才大量需求的新趋势。我国多所高校设立了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希望快速补足人才空缺。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应该采用课赛融合的方式,实现"学为用,用促学"。文章从分析现有人才培养中的不足入手,提出人才培养思路,以及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996.
在平面设计中,对传统与现代应该如何进行把握和处理,是现代设计中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本文通过对平面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分析,着重借用优秀设计案例,阐明了二者应该在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实现“融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997.
通过AutoCAD与CAXA-CAD两种绘图软件在机械制图中使用对比,说明国产软件CAXA-CAD具有诸多长处,并用一简单联轴器装配图的绘制过程阐述了CAXA-CAD软件较高的使用价值以及广泛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98.
法治资源的整合,应当坚持借鉴、移植国外法治资源和继承、扬弃本土资源并举原则。既要保持本土法律传统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内容,尊重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又必须自觉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法治中的有益成果。在坚持法的基本价值的前提下,通过借鉴、继承进而整合国内外法治资源,通过整合进而建设法治国家和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99.
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推进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抓好信息技术和学科内容的整合,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质,为教师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推进新课程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Abstract

Consistent with quality enhancement, we report on how we used a continuous improvement cycle to formalise and embed an academic development and support programme for our School’s sessional staff. Key factors in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the programme included: local change agents supported initially by institutional project funding; School support for key academic and administrative roles; timely access to reports and tools from nationally-funded projects and sessional staff input. Reviewing our approach against national standards highlighted ongoing actions while collaboration with academic developers is critical for advancing our understanding and reviewing our approaches in our continuously changing contex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