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9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金龙布傣人是一个有着1700多万人口的群体,聚居于中越边境中方一侧的金龙镇。新中国成立后被识别为壮族。由于特殊的居住环境和特殊的历史背景,他们在国家认同上布傣人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但在民族、族群认同问题上则更加强调自身的族群性,因而与国家认同不相符,甚至相背离。这些差异性既与金龙的隶属更迭、布傣人的历史渊源有关,也和新的政治环境有关。本文试从与国家互动的视角对布傣人的认同意识及变迁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22.
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 ,德国在华银行业的变迁经历了萌芽、发展、停闭 3个历史时期。其形式从在华独资转向与华合资 ;经营范围从以存、贷款为主扩展到国际汇兑、证券投资等各个领域 ,进而使德国银行资本在影响当时的中国金融市场中 ,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加入WTO后 ,中国的银行业面临着外资银行的严重挑战 ,分析外国在华银行业的变迁历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3.
资源产业制度变迁与循环经济发展市场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自然资源价格为主线,通过对资源产业制度变迁分析,建立起反映资源和环境稀缺程度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以市场机制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4.
阿昌族男女恋爱自由,但婚姻的缔结必须由父母做主,因此,社会上普遍盛行拐婚的习俗,这是青年男女对父母包办婚姻的大胆叛逆和抗争;另一方面,阿昌族社会高昂的聘礼以及对恋爱男女婚前性行为的严格控制等因素也容易导致拐婚,通过拐婚方式缔结的夫妻关系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新中国建立以后,虽然废除了父母包办婚姻,但拐婚习俗在阿昌族地区流行的趋势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相似文献   
25.
1929年夏天,史图博和李化民在浙江景宁敕木山村作畲族文化调查研究。时隔83年后回访敕木山村,从饮食、服饰、建筑和民歌等四个方面来调查畲族传统文化变迁。由于政府政策作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畲族生活饮食和建筑等方面在向现代生活方式方向发展,而服饰和民歌等方面传统文化正面临传承危机和保护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26.
通过中越疆界形成的历史总结,认为中越之间自宋代方出现国家边界问题,历元明清三朝,云南毗越边地民族与中越疆界变迁存在着历史互动关系,二者可视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7.
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农村非正规金融进行理论综述基础上,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农村金融缺口产生的原因、非正规金融的演变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进行探讨。文章认为,我国农村金融缺口是正规金融功能性缺失和国家长期金融抑制政策共同作用的产物。金融缺口产生了获利机会,而非正规金融的存在是对这一利润机会的理性回应;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金融制度变迁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协同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仅仅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是一个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经济基础演变引发国家对金融制度重新思考的过程。  相似文献   
28.
明清嬗代改善了河西走廊周边的民族关系,清代的有效控制区域向西推进,河西走廊所承担的军事功能逐渐发生了变化,成为清政权控驭西域的大后方,河西走廊的卫所向府县制转变,河西走廊的军事防卫体系被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29.
二十四史记载着籍贯可考的宰相共1037位,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宰相的分布大不相同。宋代以前主要集中在沿渭河、黄河到鲁南一线,而宋代以后则转移到南方,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浙一带。影响宰相籍贯分布的主要因素:(1)政治和军事中心给人物行政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条件。(2)全国性的交通干线延伸带常常聚集较多的宰相。(3)区域文化发达程度对宰相籍贯分布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4)经济富庶程度是人物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30.
步德茂的《过失杀人、市场和道德经济》一书摈弃西方史学界以西方发展的模式绳准中国历史研究和诠释东西方社会发展路径的理论模式,以诺斯悖论为理论框架对清代的经济变迁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学术界长期悬而未决的清代社会变迁的学术论争提供一种新的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