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600篇
科学研究   25篇
体育   50篇
综合类   4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汪道昆《太函集》中曾提到王世贞与汪道昆等人有“白榆之约”,同修“西园故事”。最后王世贞是否践约,这西园故事究竟是一个什么故事,已为谜团。考证相关文献史料,王世贞为赴约曾亲往歙县,西园故事是否与《金瓶梅》中所写的胡宗宪故事有关,尚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92.
海明威的微型小说《白象一样的小山》虽不足与他的长篇抗衡,但却非常完整地体现了海明威式的写作特色。小说满含隐喻的电报式语句及其营造的“迷惘的一代”的气氛,表现出了海明威深刻的思想内涵及其突出的简洁文风。  相似文献   
93.
加里·斯奈德自幼便与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终生身体力行,笃信禅宗。他不仅是一位现代化的隐逸诗人,而且吸收和借鉴中国禅宗思想,内化成其自身的禅宗观,并以此来观照人生、社会和世界。禅宗是他的生命之源,也是他翻译和创作之源。本文从禅本义的角度探讨了斯奈德的寒山译诗及其诗歌创作的诗禅意趣。  相似文献   
94.
人文学科蕴含丰富的科学价值。在人文教育中激发学生探究宇宙万物的兴趣和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基本途径,而通过“设疑”和“探源”等教学方式同样可以在人文教育中实现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95.
当今的设计师追求艺术表现的自由创新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把虚实与留白运用于书刊设计中,产生了含蓄而整体的效果,让读者阅之如临清泉,如沐春风。通过对水墨画讲究虚实相生、计白当黑在黑白书刊版式设计中运用的研究,阐明虚实与留白在版面中的作用和处理方法,旨在处理好版式设计中虚实与留白的问题。  相似文献   
96.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意义主要表现为:心性论思想有助于抵御唯利主义与享乐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侵蚀;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的人生态度与崇高的道德追求有助于纠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信仰危机;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可以有效地遏制学生中日益泛滥的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97.
江南高士是中国古代一个独特的社会阶层,他们寓居于江南柔美的山水之中,坚守着自己纯然明净的道德理想,品性高洁、远离世事却又与世俗社会保持着恰当的距离,扶危救困、关怀世人。江南高士的生存状态正是江南诗性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而其所追求的理想也在江南诗性文化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8.
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所持精神高度抽象的价值追求和品格特征;作为大学理念的符号表征,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合力的支柱与凝聚点;作为大学价值的功能导向,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对历史的继承与对未来的执守。通过对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大学校训进行考察,力图勾画大学校训所蕴涵的教育理念和共同特征,从而为当代大学校训的形塑和大学精神的彰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9.
全面分析现有基于HTML5的跨文档消息机制的安全性,指出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了跨文档消息传递方案SafePM.SafePM引入消息安全规则白名单,通过双向检测机制实现对消息收发的完全控制,通过消息内容安全控制机制消除内容中的安全隐患.同时加入自动安全检测以及安全规则隐藏等机制,从而防止消息泄露和篡改,减少跨站脚本执行的风险,实现安全的跨文档消息传递.  相似文献   
100.
Analyses of curricula in a range of countries show how they tend to reinforce, rather than challenge, popular theories of racism. To date, we know little about the contribu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PE) curriculum policy to the overall policy landscap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onstruction of race and racism in two national contexts (Norway and England) as a means of putting race and anti-racism on the PE policy research agenda. It adopts a critical whiteness perspective to analyse how whiteness, as a system of privilege, contributes to the racialisation of valued knowledge in PE and asks, who potentially benefits and/or is marginalised within the learning spaces available in the texts? The discours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wo discursive techniques of whiteness combine to privilege white, Eurocentric knowledge content. Unmarked white PE practices and students are constructed as universal, normative and contingent. As a result, non-white PE practices and students are positioned on the margins in contemporary policy texts. By revealing the racialisation processes evident in the texts, we aim to trouble the profession's taken-for-granted truths about race in PE as integral to working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an antiracist subj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