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51篇
科学研究   49篇
各国文化   52篇
体育   63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16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人类文明向数智文明形态演进。人工智能将成为数智文明时代的核心生产资料和生产力,深刻变革生产关系,成为未来新型文明形态的新传播主体、场景和范式。人工智能技术标准、规制潜移默化展现中国观,形塑世界观。因此,增强未来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应抓住人工智能发展契机,以人工智能赋能中华文明传播,引领数智文明时代的中华文明传播。  相似文献   
812.
1918年李大钊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一文中提出了中国“犹能卷土重来,以为第二次之大贡献于世界之进步乎”的“中华文明之问”,这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和中国五四运动前,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中国先进分子探索国家出路的重要思想表达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伟大愿景的思想先声。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领导中国人民通过四个历史时期的接续奋斗,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历经奠基、发端、展开、基本成型过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百年来探索人类文明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必将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13.
近年来,深度学习、社交机器人和大模型等突破性技术革新颠覆了国际传播的原有模式,传播主体与用户、信息生产与传播机制、平台与媒介等基础设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正在被重塑。智能传播时代,一切物皆可转化为数据,而算法是新的运转规律,对国际传播产生深远影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依靠大数据,算法治理能够充分分析、合理预测国际传播效果并预防风险。其不仅可以提供多元化的量化指标,还可以通过文本分析、认知分析、情感分析、社群分析等手段,融合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的环境考量,建构起更加精准全面系统的国际传播效能测定和评价体系,进而增益中华文明的传播效能测定。  相似文献   
814.
伴随数字媒介技术发展和移动互联网普及,社交媒体成为全球民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提供了全新机遇和可能。在技术可供性视角下,社交媒体在底层架构、算法机制和界面形态三个维度对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具有互动参与、情感实践、认同塑造等作用。在以“互动参与-情感实践-认同塑造”为核心环节的文化传播模型中,可供性的“多元可能性”特点和用户关系网络、技术感知等因素,对我国媒体利用社交媒体技术可供性开展文化传播的效果带来一定影响。在技术赋能下,要以优质内容为基础,以情感联系为纽带,制定和优化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815.
国宝类节目讲好中国故事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传播价值、传播内容、传播主体、传播渠道四个方面探寻国宝类电视节目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路径,总结其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了从中国价值到全人类价值的价值创新、从中国内容到全球内容的内容创新、从中国官方媒体到全球媒体的传播主体创新、从卫星电视到全媒体传播平台的渠道创新。  相似文献   
816.
探秘中国手工纸的前世今生,想象古诗中的颜色,和中草药愉快地玩耍,听懂北京琴书的"门道",进入正宗国学之门,跟着绘本穿越回古代,领略昆曲之美,以翩翩君子风泡一杯中国茶,在书法学习中形成风骨,听爷爷讲北京春节民俗。这只是我们信手拈来的10种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碰撞的方式。作为中华文明的传人,我们还有太多机会和有趣的形式可以带孩子深入地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那么多道大门,只要走进去,就能开启一个独特却又广阔的新世界。中国传统文化的绚烂美好,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就在我们身边,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访,去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817.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对构建中国特色传播体系和提升国际影响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数字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为展现传统文化魅力和感召力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探讨新兴媒介技术对增强中华文明国际影响力的三种潜在应用策略:利用生成式AI生产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的传播素材,助力传统文化影视剧的海外传播;利用平台化媒介优势,吸引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海外受众;通过游戏建构虚拟社区,在设计和叙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视觉要素及文化价值观。同时,也应警惕技术背后的西方价值观和话语霸权,避免过度追求技术创意导致内容猎奇、同质化,影响传统文化内涵传达。对此,应回归对受众的文化关怀,在利用技术丰富文化表现的同时,激发不同文化背景受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共情。  相似文献   
818.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Stephen A.Schwarzman Building,Fifth Avenue and 42~(nd) Street,New York,New York 10018-2778.www.nypl.org President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212.930.0736.fax 212.930.9299 September 2,20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