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8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7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一直以来,西方媒体操作中有关新闻自由、隐私权、知情权以及新闻伦理的问题引发多方争论。本文对此进行分析,探讨西方新闻自由观念的不足与当下追逐市场利益最大化给新闻业带来的困境,并试为国内媒体从权责平衡角度报道新闻事件提供借鉴,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向统一,推进新闻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2.
伯恩施坦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尽管他曾经备受质疑,但是在言论自由问题上,爱德华·伯恩施坦与马克思、恩格斯一样,既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在社会之中对于言论自由的争取,宣称言论自由是"一切人的平等权利",又主张保障党内自由讨论,认为"党内应存在批评的绝对自由"。终其一生,他始终恪守"社会的一切成员权利平等"的自由理念,并在报刊实践中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73.
74.
75.
郭思含 《时代教育》2010,(1):282-282
新闻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党及政府关于新闻报道、新闻媒介管理等方面行为准则的总称,相关于思想理念、操作模式及手段等界限的限定,是社会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形式主要为法律、法规、文件、宣言、规章制度等等。[1]新闻政策作为纠正新闻职业行为失范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6.
媒介特许权与真实、公正评论并称为新闻传播活动的"三大保障",主要指报道官方的、公共团体的或其他公共会议提供的材料,不承担诽谤责任,这给新闻媒介对新闻真实性的核实留出一个空间。健全媒介特许权制度对于保护媒介及其记者、促进新闻业的正常运营和信息传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7.
在19世纪90年代之前,自由主义新闻自由理念已经在瑞典、美国、英国、法国等先后制度化,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理念也已经全面兴起,新闻自由作为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价值重合面,开始普遍深入人心。同时,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工人报刊不断涌起,工人在阶级斗争中的权利诉求日益增长。当时,正处于襁褓之中的各国社会民主党则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迅速成长,并开始积极为工人群众和自身争取权利与自由。  相似文献   
78.
李蕊  周婷 《新闻传播》2010,(3):46-47
中国的新闻传播活动,从诞生之日起,就和与之密切相关的新闻法规、条例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大体上可以分为古代、近代和建国后三部分。要探讨中国新闻事业的法制化进程,也可以从这三个时间段切入。由于中国新闻事业的法制化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几方面社会因素,内容太过庞杂。因而本文主要以新闻法制的核心——新闻自由为基点,来探讨中国新闻业从古代到现代对新闻自由的艰难追求之路。  相似文献   
79.
阎思宇 《新闻传播》2010,(7):112-113
新闻自由——这个舶来品——在全球化的当下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争议来源。本文试图通过对新闻自由在中国的特殊发展历史的梳理,和对牛博网事件的分析.来说明也许新闻自由并不是一个要不要坚持的问题.而更多的是中国与西方世界碰撞过程中的一个缓解器。  相似文献   
80.
刘汀滢 《今传媒》2010,18(9):40-43
现今,新闻自由(freedom of the press)作为美国的一项宪法权利被规定在《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而最初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联邦党人(Federalists)与反联邦党人(Anti-Federalists)在是否允许包括新闻自由内容的《权利法案》入宪的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本文中,笔者将从美国新闻自由的产生背景入手,从权利保留、《权利法案》的危险性、宪法与《权利法案》的关系以及《权利法案》对政府的作用四个角度,逐步探求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有关新闻自由的争议焦点,并对他们各自的论点进行分析,从而表明新闻自由入宪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