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41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45篇
教育   59865篇
科学研究   4879篇
各国文化   573篇
体育   2647篇
综合类   2799篇
文化理论   501篇
信息传播   7812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615篇
  2022年   454篇
  2021年   636篇
  2020年   640篇
  2019年   747篇
  2018年   418篇
  2017年   859篇
  2016年   1286篇
  2015年   2459篇
  2014年   6131篇
  2013年   4936篇
  2012年   5402篇
  2011年   7964篇
  2010年   6909篇
  2009年   5245篇
  2008年   6093篇
  2007年   4587篇
  2006年   3704篇
  2005年   3904篇
  2004年   2988篇
  2003年   3140篇
  2002年   2699篇
  2001年   2517篇
  2000年   1920篇
  1999年   707篇
  1998年   487篇
  1997年   393篇
  1996年   242篇
  1995年   206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
3.
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能丰富儿童的知识视野,更能全面提升儿童的精神气质。但是,由于应试教育以及"快餐"读物的影响,当前的课外阅读存在"功利性"与"娱乐化"两种不良倾向。笔者认为,儿童课外阅读应重在情趣培养和习惯养成,而"散步哲学"思想、"生长性文学圈",无疑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新场域。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82):113-114
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以及教学目标任务,充分优化教学模式以及发掘教学资源,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促进学生思想健康、行为健康、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经典阅读处于学生通识教育的核心环节,大学经典推荐书目在"读什么""怎么读"的核心教育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和确立大学经典推荐书目的遴选标准,探究其发展特点,对于优化经典书目编制、推动经典阅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 通过网络调研和电话访谈梳理部分"双一流"高校的官方经典推荐书目,分析我国高校经典推荐书目的产生过程与背景。[结果/结论] 大学经典推荐书目在遴选上重视中国传统经典,也注重借鉴西方经典;人文社会科学经典与自然科学经典遴选相对均衡;发掘元典书目新生,重视充实有价值的影响书目。同时,在阅读推广实践中,呈现出尊重阅读主体、重视首因效应发挥、丰富创新推介载体,以及差异化、层次化、定制化的发展特点,体现出高校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图书馆的主动作为。  相似文献   
6.
施灏 《新闻界》2020,(4):93-93
文学新闻是指以文学形式完成的纪实性新闻叙事,而不是字面上的有关于文学的新闻,所以精准的说法应该是"文学性新闻"。这其中包含着两重含义,一是所写内容必须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而非个人或集体的主观虚构;二是从叙事方式到框架文字、句式表达都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纽约州立大学科特兰分校传播学院的约翰·C.·哈索克教授专门为此撰写了《美国文学新闻史:一种现代叙事形式的兴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  相似文献   
7.
《国文百八课》作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民国语文教材,在教学思想、编排体系和选文安排上对后世的教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选文的编制循序渐进,贴近生活,以白话文为主,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通过对选文特色的分析,可以为当今教材选文的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情感作为一种认识形式 ,在人们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情感是文学创作和再创作的动力性因素 ,整个文学的创作和审美过程都离不开情感。如果说客观世界的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 ,那么情感则是文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对无生命名词作主语句的翻译从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目的在于使谳者遇到这类句子易于理解,不仅仅是从字面去思考,而是让读者了解说英语的人的思维习惯,通过句子的内涵意义达到用汉语准确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0.
谁之过?     
任学光 《家教指南》2003,(12):16-18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在为此欣喜的同时,一种忧虑也相伴而生:一批青少年因性犯罪走向罪恶的深渊!我们在为他们痛心、扼腕的同时,难免要大声发问: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