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1篇
教育   360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谢光明 《新高考》2007,(3):44-47
【考点指津】 1.了解“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背景、特定的涵义和伟大的意义背景: ①建国三十多年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②七十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特别是中国关系的缓和,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③全国人民包括海外华人结束两岸分裂,实现和平统一的愿望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92.
新中国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由维持香港现状、“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并在这一构想指导下,经过谈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通过和平谈判,以“一国两制”模式解决问题具有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国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3.
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主要阐述了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解决台湾问题、最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94.
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我国综合国力得以提升的原因: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弄清“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国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懂得党的基本路线的具体内容及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统一的:理解四项基本原则.改革的根本目的,对外开放的意义;知道我国的民族特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一国两制”的内涵:把握如何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增强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感知中国人民的聪明务实;  相似文献   
95.
追溯香港回归的谈判,认识英帝国主义是陷中国于灾难之渊的始作俑者。总结历史经验和谈判斗争艺术,以利于祖国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96.
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理论的又一伟大实践。本文分析了中国单向度的政治传统,西方追求主权统一的政治文化,国家主权在国际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全球化过程中政治、经济格局集中与分散的统一,价值观念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统一,美国全球化意识的危险性等,从而揭示出“一国两制”的深厚中西方历史文化传统基础和国际政治、经济变化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97.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自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解决台湾和香港、澳门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提出来的重要战略方针和基本国策。这一理论是对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它开创了爱国统一战线的新形式、新格局;扩大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突出了统一战线民族的、爱国的性质;并结合了统一战线中的求同存异规律。  相似文献   
98.
《教育艺术》2000,(6):36
台湾的选举是地方性选举,是台湾人民自己的事情,我们不想干预。但是我们必须讲清楚,不管谁上台,绝对不能搞台湾独立,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都不能允许。这是我们的底线,也代表12.5亿中国人民的心声。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一贯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是我们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相似文献   
99.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是成功的 《对外大传播》:香港回归祖国已经十年,请你对这十年作一个整体的评价,好吗?  相似文献   
100.
亦杰 《报刊之友》2008,(5):37-37
《南方周末》日前发表的《养老保险“一国两制”现象严重》一文,引起社会很大反响,特别是企业退休人员争相传阅、相互转告、热烈议论、好评如潮。这篇文章何以引起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