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73篇
科学研究   50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7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51.
52.
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玉皇山下的中国丝绸博物馆是国家级的专业博物馆,占地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总体布局灵动飘逸,主体建筑新型独特。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马头墙围合的大厅,其穹窿形式的玻璃中庭,犹如一颗蚕茧,象征着建筑物的鲜明个性,它是杭州市西湖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闪闪发光的璀璨明珠。博物馆于1992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2004年1月1日起对公众实行免费开放。她是中国最大的纺织品文物收藏、展示、保护、研究和教育中心,是了解中国丝绸文化的窗口。  相似文献   
53.
最近加拿大的Nexia公司已经完成一项新的科研项目,以山羊奶为原料生产丝绸。这种创新是通过遗传工程式完成的,培育出一种蚕的基因殖入非洲普通山羊的体内,这培养出的山羊产的奶中含蛋白质结构和天然真丝的蛋白质相同。  相似文献   
54.
丝绸是我国古代海外贸易的大宗货品。宋元时期,由于政府大力扶持丝织业,并以空前开明的态度鼓励海外贸易,广东丝绸贸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广东地区的蚕桑业虽然并不发达,但其丝绸贸易有坚实的货源后盾,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又使其易于与海外各国进行丝绸贸易,成为声名显赫的丝绸吞吐中心。  相似文献   
55.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6):I0006-I0006
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前身是山东丝绸工业学校,始建于1960年,有着40多年辉煌的办学历史,是一所国办全日制普通高校,省精神文明单位、花园式单位、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纺织系统德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56.
据《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记载:"嫘祖为黄帝正妃。"司马迁以"太史公曰"的形式,言"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称"择其言尤雅者"为其著说,即以"雅""雅驯"为标尺进行了文献选择,保留了值得肯定的历史记忆。其中有"嫘祖"事迹。"嫘"的文字学分析,由"细丝曰糸"可以进行蚕桑业发明权的回顾。《礼记》关于"先蚕"纪念的礼俗,体现当时对这种产业开创功绩的崇敬。现在看来,黄帝"淳化""虫蛾"成就作为帝业基础,有嫘祖之功的因素。而"嫘祖好远游""因以为行神"的传说,暗示嫘祖的社会贡献还包括丝绸生产成品的流通以及丝绸制作技术的传播。考察与"嫘祖"相关的传说,有益于对于早期生产史织作技术的认识的深入,也有益于明确丝绸之路交通的最初的源头。这一主题的学术考察或许可以充实有关上古纺织史的知识。而蚕丝业早期进程及其历史意义,也可以因此有所说明。  相似文献   
57.
洗澡花     
每当夏季来临,露台上的墙角边都默默地生长着一丛花,花瓣五角形,五片花瓣像薄薄的丝绸,自然地依偎一起形成小喇叭状,须状的花蕊总是慢慢地从喇叭底伸到喇叭口.就像少女起床时羞涩地从被窝里向外伸展着自己柔柔的腰肢。  相似文献   
58.
《中国博物馆》2009,(3):87-87
2007年7月2日至2008年1月13日,俄罗斯“中国年”人文活动的重要展览项目“丝国之路——5000年中国丝绸精品展”先后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远东艺术博物馆、喀山鞑靼斯坦共和国国立博物馆和莫斯科国立历史博物馆展露风采。展览遴选了中国丝绸博物馆182件(套)承载中国5000年丝绸发展与外传历程的珍贵丝绸文物和相关展品,分为古代与近现代丝绸两大类,  相似文献   
59.
王星记扇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尤其是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后,许多制扇名匠和书画艺人云集杭州,杭扇生产更为兴旺,到清朝中叶,杭州营纸扇者总计有50余家,工人达四五千人。当时的杭扇与丝绸、龙井茶齐名,被誉为“杭产三绝”。  相似文献   
60.
根据旅游地的自然条件和文化传承而生产流通的物质类产品,如果在旅游线路和消费中能够很容易地被识别为地方的文化标志,那么它们就承担着旅游地物质文化传播载体的功能。促进南充市的旅游发展,需要有意识地借助汉服复兴的时尚潮流,发扬“中国绸都”的优势,促成汉服产业的形成,使旅游消费者建立“汉服一丝绸一中国绸都一南充”这样的思雏图式,提升旅游地的文化品格。汉服在南充旅游文化传播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如汉服的“丝绸”文化核心与质料的非统一性、推广汉服需培育和发展的二元消费市场、与其他旅游产品配套推出的市场布局以及经营模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