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2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0篇
教育   9168篇
科学研究   455篇
各国文化   137篇
体育   1125篇
综合类   298篇
文化理论   142篇
信息传播   1294篇
  2024年   138篇
  2023年   515篇
  2022年   259篇
  2021年   306篇
  2020年   314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256篇
  2015年   514篇
  2014年   1114篇
  2013年   724篇
  2012年   845篇
  2011年   1006篇
  2010年   866篇
  2009年   843篇
  2008年   1129篇
  2007年   713篇
  2006年   589篇
  2005年   467篇
  2004年   337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礼记·大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就是立德树人,成为一个有道德教养的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明确目标构建,探索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开发学校、家庭、社会多元支撑平台,切实做好中职生的德育工作,是现代职业教育者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22.
中华梦想篇     
《初中生学习》2014,(1):47-47
规划人生,成就未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请以My dream为话题,描述你梦想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3.
最近整理四十多年集邮的藏品,其中一组张包子俊先生寄来的珍贵封片勾起我的无数回忆。1979年秋,我通过高考进入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求学期间恢复了集邮,并结识了一批同好。1982年元旦,我发起成立集邮小组,翌年在校团委支持下,又牵头筹建集邮协会。6月24日成立,是安徽高校中首个集邮协会,我当选会长。我从集邮报刊中得知著名集邮家张包子俊先生原籍是安徽歙县,便想找机会向他求教。1982年8月,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张包子俊当选副会长。我看到报道后,就以安徽小老乡、大学生集邮爱好者的名义给张包老发去祝贺信。  相似文献   
124.
于洁鑫 《考试周刊》2014,(14):28-28
诗画的一致,乃中国画家追求的最高之理想,也是中国画最高之境界。一幅意境妙生的中国画,题上一首富有情趣清新优美的诗词,使诗情画意更浓,加上书法和篆刻,熔诗书画印于一炉,从而使诗与画﹑时间与空间﹑听觉与视觉得以升华,诱发思古鉴今的意气和品物流笔的风雅。这种风雅和品格在一定意义上与画家的文学修养和文化气质有着不可割断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5.
贺炳炎出身贫寒,后走上革命道路。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练武不辍,精研大刀刀法,抗击日寇,争民族之独立和国家之解放。他的身上镌刻着中华武术的爱国之魂。  相似文献   
126.
127.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边缘学科,涉及面广,知识跨度大。它的知识和语文、历史等科目都联系紧密。所以,巧用诗词对教学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8.
正中华茶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奇葩,早为文人墨客所喜爱。上世纪末,茶文化逐渐形成一个专门的学科分支,最开始是针对茶学专业学生开设,后来逐步进入各类高等院校的教育体系。目前已经有一些大学将其设为一门专业,有的大学将其作为公共选修课(即通识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情操。师范院校重在培养中小学教师,育人德先行,因此普及传统的中华茶文化有特殊意义。侧重茶文化的人文性,有选择讲授茶的基础知识。目的是  相似文献   
129.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优秀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在有许多文章的成功得益于对古典诗词的灵活运用。所以能够真正地把古典诗词的精髓化为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化为写作时取之不尽的资源,化为学生笔下诗意横溢的华美篇章,这就要让古典诗词走进学生的写作深处,让他们的作文拥有古典诗词的情韵沉香。  相似文献   
130.
古典诗歌,用语典雅,表意含蓄,艺术表现独特!这一切都似与在快餐文化的渐染中成长起来的初中生有着深深的隔膜。因此,引领学生真正走近诗歌,欣赏它独特的美,需要披文入情,探颐索隐,从基本词句的理解入手,借助阅读积累与生活体验,再现画面,体味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