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1篇
教育   323篇
科学研究   3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38篇
信息传播   1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围绕台湾问题,中美两国的关系从五六十年代的敌视对抗,走到七八十年代的缓和合作,九十年代再次跌入低谷。台湾问题成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也是中美两国关系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仍未实现关系完全正常化的根本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62.
再论美国第一次退还部分庚款的决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娟娟 《历史教学》2004,31(2):11-15
美国决定退还部分庚款,与当时的清廷驻美公使梁诚的积极推动两国政府之间的正式交涉分不开,但其中美国政府在此问题上的积极主动性不容忽视,若没有美国政府本身的主动性,梁诚的劝说努力难以成功.美国退还庚款的决策是梁诚的努力推动和美国国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两国之所以能在此问题上达成一致,是因为它不仅仅符合美国的利益,而且也符合中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63.
20世纪 50年代中期至 60年代初期,周恩来根据中共中央的精神,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促使对台工作方针重点发生了转变.在当时提出"和平解放"的概念,在政治上是恰当的,有利于维护一个中国原则,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合法政府的地位和台湾问题的内政性质,有力地反击了"台湾地位未定论"和"两个中国"的论调;"一纲四目"是这一思想的精辟概括,为后来"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有利于缓和台海局势,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创造了条件,进而为维护太平洋地区和全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杰出贡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4.
从建国之日起,周恩来以决策人、指挥者、实践家三位一体的身份,同毛泽东一起,制定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创了一代外交新风。50年代初,我国外交战略是“一边倒”,在中苏结盟的基础上形成反美统一战线。周恩来处理同美苏两个大国关系的外交战略思想经历一个不断调整、变化和发展的过程。60年代未70年代初,中苏外交陷入僵局。晚年的周恩来致力于推动中美缓和,外交战略思想的提高是基于国际局势的变化和中国国家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65.
美国的排华运动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迄今为止,还尚未有学者对此课题作个案分析.本文试图弥补这一不足,针对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进行初步研究.分析了排华法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了排华法案出台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工人阶级日趋高涨的排华情绪被资产阶级政党利用的结果,并进而论述了排华针对性是包括华工在内的所有华人.然后,从美国对华移民政策、美国当时的现实情况、中美关系等方面,对该法案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66.
冷战结束以后,中美关系失去“向苏看”的特点,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中国的崛起引起了美国的特别关注。美国对中国采取“接触加遏制”的政策,而中国则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从而使两国关系形成了一些新的特征并给双方带来了影响.中美双方应当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扩大双方的合作,以塑造一种稳定、和谐与共赢的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67.
后冷战时代,中美关系波折多变,危机四伏,大致经历了十个演变周期。产生危机的根源在于中美两国综合国力发展的不平衡和实力的不对称,因此,中美关系既有波动性,又有韧性。中国对美外交政策要在把握“韬光养晦”的前提下,加强对美外交的主动性,“有所作为”,攻守兼备,通过建立战略层面的危机管理机制、危机处理的信息沟通机制、危机预防机制等措施,有效地规避和处理中美两国之间的各类危机。  相似文献   
68.
冷战结束后,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改变,美国的亚太战略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使其对华政策也做出相应的调整。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经历了一个由以遏制为主接触为辅向下接触为主遏制为辅助的过程。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美国对中国战略地位认识的变化及美国国内不同利益集团在对华政策上的竞争和力量消长。美国对华政策上的两面性特点成为影响冷战后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9.
本文注视科索沃危机的升级,分析了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复杂变动性,指出北约毁我使馆充分表明美国对中国的主权和存在的漠视,深刻暴露了冷战后美国在华政策上明显的反复与矛盾,其重要原因就是美国错误认识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发展走向,错误地把对自身前途的忧虑投射到全世界去,并错误地低估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决心。北约暴行严重危及了中美关系的发展,但中美关系不该陷入新的对抗,因为这不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中美关系恶化也并不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特别是中国有信心有能力推动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0.
试论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开始缓解后,台湾问题一直是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台湾问题牵涉到中美双方的利益,中美关系能否顺利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台湾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从美国本身的利益出发,维持台湾现状是至关重要的,出于全球战略的考虑,美国绝不会轻易放弃对台湾的控制和干预。对于中国而言,祖国统一是没有任何讨价还价余地的。鉴于双方立场迥异,可以预见,在中国完成统一大业之前,台湾问题将始终是中美关系中一个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