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920篇
科学研究   113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81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26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289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357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陈胜 《四川教育》2005,(12):40-41
【案例】 《爱莲说》教学片断:在对课思想主旨的领悟上,我让学生对“菊”、“牡丹”、“莲”所代表的价值追求进行讨论,产生问题。  相似文献   
62.
诗歌欣赏是一种见仁见智的活动,因为诗歌的主题往往具有多义性。名学评论家谢冕曾说:“诗歌欣赏可以认为是读在诗人所启示的范围内重新创造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最大的特点就是读往往走进诗人所创造的境界中去,往往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诗的客观世界中去。”郑愁予先生的《错误》,全诗九十四字,寥寥数笔,却给读带来精彩纷呈,浮想联翩的艺术美感。笔认为,对《错误》的主旨可以进行以下几个层次的解读。  相似文献   
63.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清末民国期间入选过多套中小学国文、国语教科书。因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其教学功能多重、难易程度难定,才出现一文多选的现象;因其兼有多种文体的特征,所以编者们对其赋予过多种文体名称;又因为文本本身有多处"未定"点、作者具有多重性格而教科书编者又有各自不同的选文目的,所以又对其主旨作过多种阐释。  相似文献   
64.
灵魂的颜色     
我国六朝时期的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沿波探源 ,虽幽必显”。这段话不仅揭示了“情感”在创作时的重要作用 ,而且道出了欣赏者也应“披文入情”探求文章主旨的真谛。那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沿波探源”发现真善美呢 ?笔者在教《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偶有所得。对于《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 ,学生与作者写作的时代已经有些距离了 ,在加上没有什么生活经验 ,很难体会到艾青那种对大堰河真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之情。我抓住了文章结尾部分的一句…  相似文献   
65.
本文通过对比若干西方国家各政要在不同场合公众演讲的文体分析论文,在前人做出的对公众演讲一般性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旨在对公众演讲的研究做一个综合性的分类,为今后公众演讲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6.
方永刚上课受欢迎的原因首先源于自身的人格魅力:坚定的信仰催生演讲激情,甘为平民教授的无私奉献精神,真挚热爱学生和听众,作群众表率并言行如一使他的演讲充满了亲和力、震撼力;其次源于高超的授课艺术和演讲技巧:对群众关心的问题把握得准,具备将理论通俗化的演讲能力,教学方法针对性强,教学信息量大、内容更新快。  相似文献   
67.
教学中的放任和学生的不以为意,造成了高校毕业生母语能力的低下。放弃母语其实意味着放弃自己的传统和历史,放弃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提高母语能力,显然不是单靠耳提面命所能奏效的,而要靠给学生创造各种必要的条件,要靠高质量的读写听说等母语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8.
文学作品的意义未定性与意义空白对诗歌翻译有一定的影响。同一诗歌进行不同翻译有其合理性。同一诗歌翻译的多样性并不是无限的,它受原作品意义空白域的限制,只能在意义空白域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69.
70.
翻译,是对外宣传的重要媒介。文化负载概念的翻译是外宣翻译中的一大难点。本文以艾克西拉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为视角,通过选取习主席G20杭州峰会主旨演讲的英译文本作为研究案例,重点研究和分析文化专有项策略对外宣翻译的适用性以及在进行文化负载概念翻译时的作用,以期为外宣翻译实践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