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601篇
  免费   407篇
  国内免费   998篇
教育   36321篇
科学研究   18001篇
各国文化   178篇
体育   1774篇
综合类   2014篇
文化理论   737篇
信息传播   47981篇
  2024年   362篇
  2023年   1625篇
  2022年   954篇
  2021年   1536篇
  2020年   1940篇
  2019年   1604篇
  2018年   851篇
  2017年   1533篇
  2016年   1844篇
  2015年   3222篇
  2014年   7102篇
  2013年   6111篇
  2012年   7446篇
  2011年   7402篇
  2010年   6685篇
  2009年   6915篇
  2008年   7708篇
  2007年   6196篇
  2006年   5335篇
  2005年   5178篇
  2004年   6334篇
  2003年   5391篇
  2002年   3955篇
  2001年   2992篇
  2000年   2114篇
  1999年   1002篇
  1998年   713篇
  1997年   654篇
  1996年   650篇
  1995年   543篇
  1994年   373篇
  1993年   170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16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6篇
  1957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新闻界》2020,(5):80-90
本文将社交媒体视为媒介基础设施,以微信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的开放与使用项目为经验个案,探索社交媒体研究的媒介物质性路径。研究发现,数字媒介语境中的社交媒体具有平台化与层叠化特征。一方面,微信经由API所进行的媒介物质性实践,实现自身在互联网空间中的边界扩张,异质性主体(普通用户、第三方应用商、互联网巨头以及硬件设备与软件程序等)围绕微信API的接入、使用以及竞争形成了一个层叠化的传播实践场域;另一方面,微信通过API接入标准的定义,结合行业规范与政策规制等方面形塑了结构化的平台关系生态。平台化的运作逻辑时常会与微信的媒介基础设施属性发生价值层面的冲突,当平台的边界扩张受阻或者遭遇竞争时,微信往往会以强化接入标准、纠错补漏以及商业协商等方式处理自身与多元主体之间的复杂关系。文章认为,将平台与基础设施等概念引入国内的社交媒体研究,有助于拓宽或者转变社交媒体研究的理论面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跳脱主流传播研究将社交媒体定义和理解为内容生产与关系建构的技术媒介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22.
文章从微信公众平台和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入手,对微信公众平台在图书馆学科服务中的优势做了探讨,就河南地区本科院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服务的概况进行了调查,针对学科服务在微信公众平台中的现状做了总结和分析。最后提出了河南地区本科院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在学科服务中的应用需要思考和注意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3.
24.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了解到上海市黄浦区政府培育社会体育组织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发展路径。研究表明:经过阶段性的培育,目前上海市黄浦区社会体育组织结构较完整,规模初现,功能呈现多元化,制度建设日益完善,监督评估机制雏形初显;但培育过程中存在着党建嵌入不足,培育主体较为单一,培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培育制度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培育路径:创新党建嵌入方式,实行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化;搭建组织服务平台,拓宽组织准入范围;分类、分阶段针对性的培育,健全培育体制机制;完善组织制度建设,提升组织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5.
26.
以中国知网所收录的2007年至2017间核心期刊中有关公共体育服务文献题录作为分析数据样本,对所搜集到的254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借助CiteSpace V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与内容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近十年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经历了波浪式增长与急速增长两个阶段,研究主题紧密结合国家政策战略,在不断调整中推动了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主要特征体现在始终服务于国家宏观政策方针,顺应了政府职能转变下对体育发展改革的时代需求;以“体育管理、公共服务”为核心的研究主题始终贯穿,主动融入政策响应的研究诉求强烈,人民美好生活中体育需求的关照不足;整个研究过程充满了动态性与局限性。未来研究应坚持与国家公共服务政策相伴相生,形成开放性反馈研究系统;注重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政策引领和政策的事后绩效评估;打造学术共同体,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成果在政策咨询和智库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28.
29.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