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7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邓中夏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重要人物之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段发展历程.邓中夏从新文化运动兴起之际开始初步接受民主主义思想,到五四运动时转变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再到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创建北京共产党小组,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最终做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人生抉择.  相似文献   
12.
正诗歌是诗人对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艺术再现,它的语言精练形象,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是人们表达情感最传统、最精粹的文学形式。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现代诗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式限制,以其白话文的表达形式,成为了诗人反映新生活,表达新思想的工具之一。现代诗歌作为一种与古典诗歌风格迥异的文体形式,在我国文坛上始终占据着一席之地,然而放眼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却呈现出古典诗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现代诗歌"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悬殊现象。现代诗  相似文献   
13.
为了谋求革命文学自身的合法性,革命文学理论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是有其策略的。一方面将革命文学视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继续,为新兴的革命文学寻求文学内部的继承脉络;另一方面则把五四新文化运动评价为失败、不反帝、反革命的政治运动,为树立革命文学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提供了现实的依据。这种评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革命文学对新文学的有益探索没有进行积极的借鉴,以政治的标杆衡量文学的发展,暴露了革命文学理论的激进性和排他性,造成了革命文学流于政治口号宣传,创作方面发展严重滞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教育杂志》是近代中国办刊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教育专业期刊。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教育杂志》的作者群体发生了显著的转变,包括作者来源及其地域分布的多元化,作者的年轻化和专业化,以及作者求学背景开始从以留日学生为主转变为以留美学生为主,等等。这些变化既体现了《教育杂志》编辑的主观努力,也是五四新文化思潮激荡、留美学生大量归国、新一代教育家崛起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教育界话语权转移的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15.
远在西部,既封闭又开放的成都,三位女子的剪发风波,将整个社会的官与民都搅进了漩涡。她们的美梦与噩梦,都从剪了短发开始。1921年7月8日,北洋政府四川督军刘存厚的成都警厅发布了一条《严禁妇女再剪发》告示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实属  相似文献   
16.
人都说江冬秀训夫有术,她的丈夫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胡适。 胡适13岁时,由母亲做主,与离家不远的旌德县女子江冬秀订婚。而后胡适在美国留学,冬去春来14载,两人未曾见过面,1917年12月,胡适应母命回故里完婚,无情人终成眷属。这个大字不识一斗的乡村女子自从娶进门就当家作主,这从胡适的家庭照片中就能看出来,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1879~1942)主编的<新青年>,是中国现代报刊史上的里程碑.作为新文化运动中宣传新思想最重要的阵地,它高擎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成为漫漫长夜中的一支耀眼的火炬,点燃了波澜壮阔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引线,哺育了整整一代先进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8.
高一涵与五四爱国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一涵,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宣扬民主启蒙思想的重要人物,在五四爱国运动期间不仅以口舌笔墨方式撰文十余篇来关注这一爱国运动,而且积极投身实际中来,参与印刷和散发《北京市民宣言》等。高一涵试图以此唤起国民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为民主共和政治目标的实现奠定群众基础。在五国爱国运动中,高一涵以自己的方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应该给学生们什么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更多地注重了语文知识的学习训练,而忽视了文本中那些洋溢着人性光辉、人文关怀、人情之美的内容,语文新课标强调了要开拓学生视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强调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课应该给学生情感美的滋养、艺术美的熏陶,同时也应该给学生语言文字的方法与技巧,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就已确立的教义。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著名学者林纾曾从文化保守主义的立场出发,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提倡白话文学。他创作了一篇小说《妖梦》,恶毒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小说写一白话学堂,到处充满鬼影。校长元绪是白话文学的积极提倡者,学校门口贴着一幅对联:“《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