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7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我们知道,文学思潮是社会思潮的具体反映,它又能动地影响社会思潮及其变革,包括语文教育思想及其变革。语文教育界的人们近些年来很少关注文学这个重要的基础学科领域的变化与发展,文学界的人们对此多有批评之辞。其实,关注也罢不关注也罢,语文教育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文学思潮的影响,甚至这种影响有时是巨大而深远的。本文选择几个最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探讨我国现代文学思潮变迁对学校语文教育改革的多种影响,旨在说明我国的文学思潮变迁是学校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62.
张红 《文学教育(上)》2008,(11):138-139
众所周知,1917年前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带来了动力与契机。而以新文化运动为背景的五四文学革命则是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开始的标志。“文学革命既是文学发展自身孕育的结果,是社会变革与社会转型的产物,而外国文艺思潮的影响,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外因。”  相似文献   
63.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旨在批判旧文化、倡导新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该运动经历了发起、高潮与落潮三个阶段。自1915年9月《新青年》创刊至1916年12月的2卷4期是其发生期,特点是批判专制与迷信、宣传民主与科学。自1917年1月的2卷5期至1920年9月的7卷6期是其高潮期,标志是形成了新文化阵营,促成了文学上的革命,爆发了政治上的五四运动。自1920年9月至1926年底是其落潮期,标志是新文化阵营开始分化,党派纷争取代了思想启蒙。随着新文化阵营在文人南下潮中的解体,新文化运动也宣告了落幕。  相似文献   
64.
“整理国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整理国故运动”被视为一股反动的思想逆流迭遭物议,批评它背离了五 四新文化的方向。而实际上,“整理国故运动”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孕育的产物,不仅没有与之相 背离,而且还是它在学术文化领域的延续和深化,进一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学术转型。具体 说来,在研究态度与目的上,胡适等人主张用“评判的态度”去“整理国故”,“还他一个本来面目”, 这一思想明显继承了五四新文化的理性批判精神;而在研究对象与方法上,他们也倡导以一种 “平等的眼光”扩大“整理国故”的范围,并号召“以科学的方法整理国故”,这一见解更充分弘扬了 五四新文化的民主科学精神。与此同时,“整理国故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也作出了 积极肯定的评价,由是超越了简单一元的文化替代论,极大地深化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西文化 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65.
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是一场范式转换,这一转换主要是从主体精神、叙述方式、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而且这种转换对加速中国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6.
二十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个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叶灵凤为代表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唯一的接受西方现代派影响最完整的都市小说流派.本文结合中国新感觉派作家的部分作品综合分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日本新感觉派、当时的社会现实、中国传统美学这四种因素是如何影响该流派产生的.  相似文献   
67.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学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展现出与古代、近代文学似乎完全不同的风貌。短短数十年,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占据文坛的主流文体皆按照现代西方文学观念和文体标准而创作,  相似文献   
68.
二十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处在“铁屋子”的人们带来了启蒙之光,但是不久内部就发生了严重的分化,从知识分子“自由漂移”的角度来考察这一现象就会发现,五四知识分子具有同质性和异质性二重属性,同质性使得他们站在同一个战壕,共同担负起反传统的重任,而异质性使得内部思想分歧日趋严重,他们终于分道扬镳,或相信改良,依附政府;或信仰主义,建设政党;或远离政治,坚持启蒙,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69.
补白     
《学习之友》2010,(5):47-47
“文革”中,北大红楼中已故北大图书馆馆长李大钊的办公室被改装成图书管理员毛泽东的办公室,令后人腾笑。孰料,这种荒唐做法至今未绝!北大红楼东侧五四大街上新建起一座五四新文化运动浮雕。浮雕上,毛泽东和李大钊的头像并列居中,李像稍为靠边;蔡元培、鲁迅的头像都偏在边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也在左下角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0.
一 中国曾创造过独步世界的灿烂文化,然而近代以来,中国政治、经济的衰落也带来国民对传统文化的不自信.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思想解放上固然功不可没,但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是一种残酷的隔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