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2篇
教育   414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4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陈莉 《师道》2009,(6):12-13
媒体报道,5月4日,在海南某大学举行的“五四运动与陈独秀学术报告会”上,尽管来自北京、南京、安徽、陕西和海南的专家学者竞相发出肺腑之言,然而,组织到场的不少学生还是忙着戴耳机听音乐、用手机聊天,或是姿态各异地睡大觉。更有些手拿《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材》的酣睡者,在周围多次响起掌声的情况下竟然震而不醒。  相似文献   
102.
庐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致力于女性写作的作家,她的作品绝大多数与女性有关,对女性悲愁、哀怨命运的咏叹是其作品的主要内容。庐隐是在“五四”时期登上文坛的,五四运动爆发时她刚好20岁,她从1921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她的第一篇小说《一个著作家》到1934年因难产去世,短短的十三四年间,她一直以一位“五四”时代女性的切身经历和体会,书写女性的生存窘境、灵魂的痛苦与挣扎。她的笔端流淌着五四女儿们一串串凄切哀婉的故事,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悲哀的女儿国。庐隐是五四女性悲歌的咏叹者。  相似文献   
103.
李达是中国现代著名理论家、社会主义先驱者之一。他在五四运动时期宣传新思想,参加革命活动,是勇敢的闯将。他对妇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剖析了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提出了妇女解放的办法,论述了妇女解放的重要意义,这些研究都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4.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性文化心理概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五四时期开始,以鲁迅、周作人、张竞生、潘光旦等为代表的现代知识分子,策动了中国现代社会的一场以“人本主义”为核心,以女性解放为先导,以社会为本位的性文化变革运动。这场性文化变革运动所确立起来的新旧杂糅的价值体系,一方面以其现代性和前卫性冲击着传统的价值体系,确立起一系列性文化的现代命题,另一方面又因其理论的局限性和传播的单向性而脱离了民众和时代,以至于陷入乌托邦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5.
20世纪的中国史学:对其背景和发展过程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中国史学的现代化进程中 ,起作用的主要有三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时势 ,因为时势变了 ,对过去历史的解释就得随之而改变。第二个因素是史学变革的手段 ,这可以从中国史学的自身传统中获得。第三个因素就是外来文化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通过近代西方史学以及其强劲的日本支脉而获得的。就史学领域本身来说 ,传统史学也是中国史学现代化的一个基础。更为重要的是 ,传统史学著作都是中国式的 ,故而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 ,就曾引用一系列中国古代批评旧思想的学者言论 ,借以说明他倡导的有悖于传统的历史观念…  相似文献   
106.
“五四的火炬传到了谁手里?”有记者这样采访一群中学生。“不知道哦,我只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还没有开始传递!”  相似文献   
107.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最好的教学就是适合自己又适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始终坚持:第一,根据学生实际,大胆整合课本知识,力求学习线索清晰。第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历史情境。第三,顺应学生特点,激发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积极思维充分肯定,巧妙引导,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第四,实施以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下面,以《五四运动》为例,谈谈笔者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8.
自1897年11月中国第一份报纸副刊上海《字林沪报》的《消闲报》创刊,我国的报纸副刊已走过了百余年的漫漫长路。这期间副刊经历了多次内容、形式和功能的转变,研究报纸副刊的专家学者也把这一百多年的副刊发展史分成了四个阶段:《消闲报》创于U至“五四”时期;“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9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1]。  相似文献   
109.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是在民族危机下各种爱国力量汇聚而迸发的救亡运动。本文主要就运动的领导力量,它实现这一空前广泛的社会动员的渠道和途径,从而体现出它是一次真正的群众性革命运动,促使进步政治力量和爱国社会力量的联合,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通过中国革命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革命性、开放性和先进性等方面,来探讨五四运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意义和价值,明确其时代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10.
尹秋红 《大观周刊》2012,(21):15-16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开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本文主要论述五四期间,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创办进步报刊与多种宣传形式相结合以及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这四个方面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与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