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92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新生代农民工虽已成为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力军,但当前为数众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并未能真正转变为产业工人。分析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的制度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行政部门和社会团体制定政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2.
刘庆全 《成才之路》2010,(22):40-40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职校毕业生是企业生命的“血液”,中职的教育质量极大地影响着产业工人的质量,影响着制造业的竞争力,影响着地方经济和国家经济的发展。而生源质量普遍较差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把这些文化知识基础差、个人习惯有待提高的中职生培养成合格的产业技术工人,是每所职业学校面临的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43.
《上海教育》2009,(3):36
沪西是上海开埠后最早建立近代工业、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之一,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相似文献   
44.
蔡加加  李银川 《科技风》2023,(29):70-72
高素质产业工人是实施制造业强国的有生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随着产业升级与迭代发展,原有产业工人的数量与技能水平都已无法满足新兴变革产业的需要,高职教育作为产业工人培育的主要力量,急需变革传统育人模式,培育适配产业动态发展的高素质产业工人。本文在深入剖析高职教育培育产业工人现状基础上,提出构建“政、校、企、行”多元协同育人机制、“产学研用赛”协同育人平台、“师资双元”人才培育体系、“专创、产教”双融合通道,助推高职教育赋能优秀产业工人的培育。  相似文献   
45.
《未来产业工人工匠精神培育路径与策略研究》一书认为,工匠精神培育是构建未来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思想基础,个体因素是工匠精神形成的激发力量,环境因素是工匠精神形成的支持力量,个体、环境与行为的互动是工匠精神内化的维持力量。职业教育助力工匠精神培育可围绕“匠心”“匠行”“匠品”等内容,通过专题教育、课程渗透、文化浸润、活动养成等路径开展实施。  相似文献   
46.
刘纯 《现代企业文化》2023,(28):133-13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各行各业的工人队伍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加强对其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势在必行。而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上供电企业工会的作用十分关键。基于此,文章主要对供电企业工会如何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7.
杨浦区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曾是上海大型工厂和产业工人集中的区域,也是高等学府、科研机构云集的地方,有闻名遐迩的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十多所高等院校。进入新世纪.杨浦的新目标就是建设一个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融为一体的“三区融合”的知识创新区。围绕这个新目标.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工业杨浦”向“知识杨浦”进发途中,杨浦档案事业同样能够体现其特有价值。近年来,通过开展“杨浦文化寻根”活动,对区域内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梳理、保护.深化了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档案编研工作实现根本性转变,从而拓展档案编研的新路。  相似文献   
48.
基于5位国家、省级工匠的访谈,发现工匠精神的养成系多方面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氛围奠定情结,个体特质催生坚守,专业培训助力精业,师傅示范浸润品质,社会环境激励创新。其形成机理为:个体因素是工匠精神形成的激发力量,环境因素是工匠精神形成的支持力量,个体、环境与行为的互动是工匠精神内化的维持力量。为推动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当前要提高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激发专业学习的兴趣,强化责任担当的意识,注重规范技能的训练,优化工匠精神培育的环境。  相似文献   
49.
丁丽 《兰台世界》2015,(4):32-33
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工矿交通业的发展,促使大量产业工人聚集城市。产业工人人数的增加推动了城市人口的增长,进而推动城市相关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50.
张鹏 《教育与职业》2008,(16):93-94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一线产业工人徐强,在3月的两会上提交的一份《关于更新职业培训教材内容的建议》,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反响。徐强表示,目前国内对一线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所用教材仍在沿用上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初的教材,能跟上科技进步的新教材基本找不到,对高职教育教材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