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3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王永贵 《收藏界》2013,(5):81-84
提起文化大师罗振玉,很多人对他依然很陌生,甚至连北大出身的学子,也大有人不知道他的存在。罗振玉第一个阔绰的头衔,就是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相当于北大农学院院长。即使是知道他的人,也未必知道他有十年农学家的身份。最近几年,罗振玉突然热了起来。罗振玉作为收藏家,从溥仪自传《我的下半生》中逐渐走了出来。  相似文献   
52.
杨鹏 《兰台世界》2012,(25):43-44
抗俄铁血会是由京师大学堂学生在自愿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群众性团体,它的成立是中国大学生独立创办社团的开端。有关抗俄铁血会的成立背景、组织纲领、抗俄革命活动及其演变等情况,目前学术界尚未作全面深入的探讨,本文拟对此作一些爬梳和考辨工作。一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英、法、美、日、俄等帝国主义列强强行对华输出资本,同时掀起了瓜  相似文献   
53.
李奎 《教书育人》2012,(9):10-11
一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构的历史轨迹"现代大学制度并非一个既定的存在,而是一个建构中的事实"。[1]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制度肇始于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是伴随着近代教育而出现的。京师大学堂的设立和清政府颁布的《京师大学堂章程》是最初制度化形式的我国新  相似文献   
54.
一流学科:林学、风景园林学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林学、风景园林学均获评A+高校底色北京林业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前身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正如校训"知山知水,树木树人"所示,学校的教育理念在务实、朴素间,充满山河浪漫:学校发展与山水相依,"替河山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早已融入学校办学的精神内核,也是每个北林学子一言一行的努力方向、每张图纸上一笔一画的不懈追求.如果说生物学与生态学是学校发展的底色,林学、风景园林学、林业工程、草学和农林经济管理则是绽放在这一"底色"之上的缤纷色彩.多年来,学校不仅为国家培养了以16名两院院士为代表的20余万名高级专门人才,更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林草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如今的学校是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的全国重点绿色学府,并成功跻身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相似文献   
55.
《世界教育信息》2007,(2):F0003-F0003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相似文献   
56.
庄孔韶,新中国第一位民族学(人类学)博士。1990年 ̄1994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杰克逊国际研究学院和人类学系作博士后研究和访问教授。曾任中央民族大学多元文化研究所所长、实验影视人类学中心主任、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民族学会理事、中国人类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  相似文献   
57.
国家意志、太学传统与京师大学堂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回应西方的冲击,培养顺应时代潮流的有用之士,晚清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变革传统教育,建立现代教育制度,京师大学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晚清新政的产物,京师大学堂“为国养士”的特殊定位,使之既渗透着鲜明的国家意志,又与传统太学精神血肉相连,从而形成了渴望进入现行体制参与现实政治、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58.
1898年,维新派官绅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法令,以培养新式人才,解决内忧外患,惜乎改革仅历时三月便因保守派发动政变而告终.现有研究从政治斗争和文化角度分析了变法的失败原因,仍留下一些疑问.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京师大学堂章程》中的一系列教育改革立意甚佳,但在实践上却对士阶层造成不小的冲击,士阶层与官员都因此不愿支持改革;变法一旦失去这个重要社会基础,也就不可避免要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59.
我国近代教师聘任始于晚清兴办的新式学堂中洋教习的聘任,此举打破了我国任用教师的传统方式,把教师聘任的理念引入我国教师管理之中。以京师同文馆为首的一批新式学堂在聘任洋教习的实践中进行了有益尝试,积累了宝贵经验。京师大学堂制订了我国第一部教师聘任章程,探索了教师资格认证标准,明确了教师职称序列,规范了教师聘任合同,为后世留下一笔宝贵的教育遗产。探析晚清时期大学教师聘任的特点和影响,对今天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建设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0.
在古籍编目中发现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的源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编目工作人员在古籍未编书的编目工作中,新近发现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刊印的《大学堂书目》等珍贵文献,表明在1900年庚子事变之前,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已有两任提调,第一任提调是李昭炜,第二任提调是骆成骧,其藏书规模已经达到将近5万册;虽然这些藏书在庚子事变中遭到严重摧残,但还是有一小部分幸存人间,至今仍保存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古籍书库中。这些文献印证了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在1898年与京师大学堂同步开办的史料记载,支持了沈弘教授的研究结论,将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的创建年从目前认定的1902年上溯到了189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