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3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北京大学的初名为京师大学堂,当时校舍是选在景山东门以东马神庙附近的一座公主府内(现在的沙滩后街55号人民教育出版社院内);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大学堂校舍遭到严重破坏;1902年张百熙主持校务后,对原有大学堂校舍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和扩建,并在北河沿建成译学馆校舍;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校;1918年红楼建成,1931年嵩公府房地被北京大学全部购得,并在此陆续建设图书馆、地质馆等校舍建筑。至此,北京大学从最初择地而建的马神庙公主府校址,发展为以红楼为中心,分布于景山东街、汉花园、嵩公府及北河沿的三院五斋的校园格局。正是在这片校园里北大走过创业的艰辛,在这里孕育出北大的灵魂。  相似文献   
82.
清末,全国各地新学思潮风起云涌,京师大学堂及各地新式学堂纷纷开办,而地处偏远的川滇边藏区,因民风不开,语言不通,且居民多为少数民族,教育还相当落后.为此,清廷有心在整饬边务、加强统治的同时,促进和发展川滇边藏区的地方教育.光绪三十二年七月(1906年8月),清朝政府以"四川、云南两省毗连西藏,边务至为紧要"①为由,设立了相当于行省一级的川滇边衙门.紧接着,又在教育方面给予很大的政策倾斜,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一些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3.
钩沉     
●1997年5月4日中国教育家、作家李霁野逝世李霁野,安徽霍邱人。中共党员、民进成员。1927年肄业于燕京大学中文系。历任河北天津女师学院、辅仁大学、百洲女师学院、  相似文献   
84.
85.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具有自己民族语言文字的古老文明大国之一,从而,也就有着以自己民族语言文字作为经典载体,延绵数千年悠久的优秀文化教育传统。然而,我国古代教育毕竟没有专门设立"语文"这门学科,也谈不上形成了什么科学的语文教育体系。"前学科"时期一系列文明异化的现象,促使清末大批贤达有识之士对"新学"的热望、追求和推进。他们强烈不满沿袭了数百年来八股取士、扼杀人才的陋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深刻剖析了当时空谈义理、崇尚空疏的现象,  相似文献   
86.
维新运动时期,为了适应当时教育改革对教科书的需求,新式学堂积极投身于编辑教科书的活动中。其中,以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为代表对编辑教科书进行了最初尝试。新式学堂参与近代教科书事业取得了一定成效,推动了教育体制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87.
郭敬  刘婵  王一凡  盖跃  杨善琛 《大学生》2016,(Z1):66-67
百余年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抗争史。在民族最积贫积弱的时刻,京师大学堂学子丁开嶂愤然掷笔投戎,一九四零年六月创立了"抗俄铁血会"。这是北大历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学生社团。丁开嶂随后投身近代民主革命,将自己的一生投入了轰轰烈烈的救亡运动。  相似文献   
88.
历史必须尊重事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广安 《编辑学报》2000,12(3):167-168
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对Nature杂志主页上该刊主编的致词中有关北京同文馆的介绍,经过考证,促其做了更正。通过交往,促进了与Nature杂志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89.
北京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1952年成立北京林学院,1985年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  相似文献   
90.
燕园     
张毅 《新高考》2010,(9):65-65
如果期待在象牙塔内感受百年中国的印迹,那么北大燕园无疑披拂着最厚重的历史记忆。生于内忧外患纷扰不断的"戊戌"之秋,在百日维新的强国之梦颓然坠地后,京师大学堂作为唯一的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