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312篇
科学研究   167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94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8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其大量的国际商务交流活动导致对商务口译人才需求不断增加。本文从目前商务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相关策略和建议,为构建商务口译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高教园区协同发展是推进京津冀三地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京津冀三地高教园区已形成一定规模和基础,但在顶层设计、园区管理体制、产教融合、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推动京津冀高教园区协同发展需要加强高教园区统筹规划,改革管理体制,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学校互联互通,成立发展联盟。  相似文献   
43.
《太原大学学报》2017,(5):10-18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晋中城市群已经成为广域京津冀城市群的组成部分,需要通过"吕梁市—太原市—石家庄市"城市链与石家庄市整合在一起。石家庄是冀中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逐渐发展成为京津冀城市群的"第三极",在石家庄周围的省会城市中,太原市最具空间优势,与石家庄整合在一起应该是晋中城市群进一步发展的理性选择。"石太链"是石家庄与太原整合的重要通道,阳泉市是该城市链上的节点,为了在晋中地区带动更多不同层级中心地的发展,太原市不仅要通过"东部对接"构建石太链,而且需要"西部延伸"构建"清徐县—交城县—文水县—汾阳市—中阳县—柳林县(吕梁市)"城市链,在晋中构建横贯东西的城市主轴线,与此同时要将太原市与晋中市整合发展,突破行政区划限制构建"双中心"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44.
民办高校多数学生高考录取分数相对较低,数理化基础相对较差,但乐于参与各种社团活动。本文从因材施教的角度出发,浅析既适合民办院校学生发展,又满足京津冀发展的化工类专业复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5.
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区域差异及其动力机制量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利用信息熵和塞尔指数对京津冀都市圈1993~2003年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增长差距呈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西北张承地区与京津唐地区之间的差距。引起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和劳动效率等。  相似文献   
46.
京津冀协同发展,无论从现实需要,还是从长远战略,均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以学习型区域理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为依据,以京津冀技术差距、经济差距为切入点,综合剖析与回归检验技术创新投入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并用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的空间面板数据验证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据此提出如何更好地加速实现京津冀跨越式协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7.
温科  张贵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0):112-119
从生态位视角对2006—2017年京津冀三地区域创新生态发展情况及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三地创新资源控制能力发展不均衡,天津成为京津冀创新资源竞争的中心,北京的区域创新生态发展迅速,河北的区域创新生态发展缓慢;北京-天津的区域创新生态耦合状态最好,而天津-河北的耦合状态好于北京-河北。对此,提出天津作为河北创新发展的主要协同对象,需通过完善区域创新生态构成体系、提高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以及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等方式,推进京津冀三地区域创新生态持续快速发展及有效耦合。  相似文献   
48.
在对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的基础上,以谋划构建京津冀区域内"京-津-保-廊工业制造区"、"京-津-唐-秦-沧环渤海海洋经济区"、"冀中南沿路产业区"和"张承环京津生态经济区"等四大特色产业带、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并将其作为建设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的依据和出发点,提出建设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9.
分析了河北高等教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北高等教育在京津冀经济圈中的定位,并进一步提出了在京津冀经济圈背景下,河北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0.
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已成为各级政府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手段,其中,科技资源配置机制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管理运行的核心问题之一,日益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基于协同视角构建京津冀科技资源配置系统的分析框架,建立主体、空间、环境、市场、服务“五位一体”的京津冀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机制体系,并基于京津冀地区当前在科技资源配置机制体系建设中的存在问题,从产学研合作、科技资源空间优化、科技成果市场化、科技创新服务联动、创新环境协同提升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