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25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391篇
教育   37480篇
科学研究   6213篇
各国文化   163篇
体育   3475篇
综合类   2384篇
文化理论   1556篇
信息传播   37521篇
  2024年   514篇
  2023年   1948篇
  2022年   1146篇
  2021年   1673篇
  2020年   1649篇
  2019年   1607篇
  2018年   950篇
  2017年   1683篇
  2016年   2245篇
  2015年   3635篇
  2014年   6922篇
  2013年   5724篇
  2012年   7117篇
  2011年   7385篇
  2010年   6239篇
  2009年   5878篇
  2008年   6470篇
  2007年   5181篇
  2006年   4000篇
  2005年   3635篇
  2004年   2764篇
  2003年   2709篇
  2002年   2263篇
  2001年   2034篇
  2000年   1571篇
  1999年   486篇
  1998年   325篇
  1997年   283篇
  1996年   182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0 毫秒
971.
每月视窗     
《新闻实践》2005,(12):36-37
为了紧密追踪新闻传播与媒体发展的最新理论和前沿实践动态,扩大信息容量,拓宽关注视野,增加理论内涵,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从这期开始,我刊特推出“每月视窗”栏目,为传媒同人快览快知业界新近发生的现象、问题和理论探讨的观点,开启一扇小小的信息之窗。  相似文献   
972.
美国新闻与传播教育的认证标准,经过多年的变迁、发展,逐步趋于规范和完善。其现行的认证指标,基本上设定了目前美国新闻与传播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宗旨、教育的思路及实现的路径。美国的新闻与传播教育,从“二战”开始即提倡通才教育,并确定了核心价值目标,在此基础上设定认证指标。在认证中,业界拥有的50%的投票权,保证了学界与实务界的目标的一致性。新实施的认证指标加强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更明确了新闻与传播教育的服务性方向。  相似文献   
973.
本文以国外传播理论教材的译介作为视角,考察了欧美传播理论话语在中国的诠释和变异,研究了西方客观经验主义的大众传播理论如何被潜移默化地等同于传播学的过程,同时以《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为例,对我国目前传播学的教学与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应该进一步开阔视野、注重研究范式、重新思考传播理论的教学与应用。  相似文献   
974.
网络新闻是运用网络传播的一种社会信息。其作为新闻的实质没有任何改变,依然应该以追求真实为首要目标;但由于网络信息的流动可以在短时间内轻松地突破地域、时间和原稿的限制,迅速在大范围扩散,同时,网络信息在流动中发生的变形不易被察觉,这就要求网络新闻编辑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六个基本细节。  相似文献   
975.
经中国编辑学会批准,该会科技读物专业委员会(筹)拟于今年九十月召开题为“新形势下编辑工作特点与创新”的研讨会。  相似文献   
976.
新时期图书馆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图书馆文化建设发生了明显变化及信息传输模式的重大变革,本文在分析以上两点基础上分别简要阐述了当前图书馆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给出了如何抓好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77.
文章重点分析了档案违法行为的特点,阐述了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应特别注重的五个方面,对全面贯彻执行档案法律法规,查处档案行政违法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8.
本文根据图书馆员职业的特点,从图书馆员是什么职业,为什么图书馆员要专业化,图书馆员专业化有哪些内容,21世纪对图书馆员有什么要求等几个方面阐述作者对我国图书馆员教育专业化问题的见解。  相似文献   
979.
胥爱华 《视听界》2006,(1):32-34
在电视媒体中,现场报道是最常见也是最能体现电视多种元素和传播优势的一种报道样式和手段。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发展、实践脉络及规律,笔者尝试从表现形态、价值取向、调控机制、传受关系等几个方面,对中西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作一适度比较和探究。  相似文献   
980.
南言 《视听界》2006,(1):140-143
把“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传播理念和价值取向应用于电视领域,体现了我台在产业理念上的升级,也是应对中国电视业转型期阵痛的一种积极有益的探索。传播学认为,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传者、受者、讯息、媒介和反馈五个要素构成。以人为本在传播学的视野里,强调的是传者和受者作为最活跃的人的因素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在这里有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将传播过程的焦点从传播者转向接收者,即以受众为根本和目的;第二,在庞大的现代传媒机构的运作中,人发挥核心作用,是最强大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