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11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327篇
教育   25327篇
科学研究   3912篇
各国文化   232篇
体育   1797篇
综合类   1437篇
文化理论   1520篇
信息传播   36166篇
  2024年   497篇
  2023年   1774篇
  2022年   1067篇
  2021年   1440篇
  2020年   1417篇
  2019年   1329篇
  2018年   801篇
  2017年   1347篇
  2016年   1789篇
  2015年   2832篇
  2014年   5381篇
  2013年   4228篇
  2012年   5708篇
  2011年   5779篇
  2010年   4749篇
  2009年   4615篇
  2008年   5863篇
  2007年   4543篇
  2006年   3276篇
  2005年   2828篇
  2004年   2200篇
  2003年   1985篇
  2002年   1618篇
  2001年   1344篇
  2000年   996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01.
102.
谈网络传播的主体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以计算机为标志的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以信息为核心的高科技蓬勃发展的新时代,科技和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发达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活力的源泉。尤其是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突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及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资讯时代,即网络时代。网络创造了一个全球性的虚拟空间和虚拟生存方式,使人类能够在数字化、信息化的虚拟社会里感验生活、实现自我,捕捉社会动态以及与他人交往沟通。 网络传播的首要特征是交互性,其次是个性化。网络中的每个人在…  相似文献   
103.
刘雪梅 《军事记者》2001,(12):33-34
在新闻传播中,信息能否顺利地传送,不仅取决于报道的内容,也与传播渠道是否畅通密切相关。新闻报道在规模、步伐或方式上的变化常与传播媒介的发展共同进行,正如加拿大传播学大师马歇尔所说:“媒介即是信息”。与主要通过人及交通工具来传送书、报、刊的印刷传播方式不同,以广播和电视为主体的电讯传播主要借助电波或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这种传播方式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信息传播瞬息万里,为信息传播开辟了一条便捷、高效、省钱、省力的空中通道。  相似文献   
104.
罗明撰文说,提出“有效传播”的概念,是基于对当前社会生活变化大背景的感悟和对传媒市场竞争情势的理解。有效传播是先进传播理念实现的最后环节。从观念的形态看,它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集约化的传播理念。只有以这样的传播观念为指导,才能对成本、资源、收视率有精细的讲究。  相似文献   
105.
建立省级党报新体系,是指以省委机关报为核心,构筑针对不同层次受众的系列报刊,形成新闻传播、舆论导向的团队优势,这是省级党报在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坚守和扩大社会主义舆论阵地的重大举措,是党的新闻事业新时期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出现的繁荣景象。一、建立党报新体系的动因省级党报原来基本上都是单位报纸,而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之所以先后创办子报刊,必然有其内在的动机与动力。1、以报刊的多样化适应不同读者群体对新闻、信息需求的差异性,建立党报与群众联系的多条纽带。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巴尔扎克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红楼梦》挽歌情调的魅力及其成因。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及其不寻常的家世使曹雪芹在对生活进行艺术描写时,发生了历史与道德评价的错位以及情与理的悖离,这是《红楼梦》挽歌情调形成的深层原因。这种挽歌情调所造就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艺术效果,其魅力是独特而绵长的。  相似文献   
109.
克服编辑职业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职业病,总给人一种泛化的感觉.似乎各种职业都有一种职业病,这当然是一种错觉。编辑这一行有无职业病,恐怕没有必要去进行探讨。不过,有些现象我觉得是和编辑这一职业有关的。下面提到的所谓“职业病”,编辑同仁未必首肯。但作为值得克服的一些编辑误区,总想提出来以引起注意,所谓“姑妄言之”吧。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