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441篇
科学研究   30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20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主委彭司勋,是一位著名的药物化学家、药学教育家,1919年7月28日出生于湖南湘西的保清县一个土家族知识分子家庭。近两年,本文作者对其作了口述史专访。  相似文献   
52.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关于它的成立、发展、图书翻译出版情况,在英国传教士傅兰雅(John Fryer)1880年撰写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魏允恭1905年撰写的《江南制造局记》、翻译馆馆员陈洙等撰写的《新编江南制造局译书提要》等书中多有介绍。学者利用各种档案文献也多有研究,发表了不少研究成  相似文献   
53.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经光绪皇帝下诏创办的中国最早的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一个鲜为人知的史实是,京师大学堂的首任校长是一位美国传教士,他的中国名字叫丁韪良。对于中国近代史来说,丁韪  相似文献   
54.
研究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框架,以近代基督新教传教士在青州地区的活动为中心,梳理了西方医疗事业在该地区的早期发展历程。传教士以传教为源动力,将西方医疗体系以“创新”形式引进青州,推动了该地区医疗事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传教士所展现出的宗教精神具有“企业家精神”特质,能够主导医疗事业在产品、技术、市场、资源配置、组织上的全方位创新。而医疗事业的创造性发展又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人力资本供给,并促进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55.
正近年来,亚平宁半岛"汉语热"不断升温。在意大利,开设汉语专业或课程的大学已超过40所。报考汉语专业的学生逐年递增。以罗马大学为例,2008年至今,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此前30年的总和。许多中小学也争先恐后地开设汉语课程。在意大利,学习汉语有历史渊源。早在700多年前,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就描绘了元代中国的富庶和文明,使西方人对遥远的中国有了形象生动的认识。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学习  相似文献   
56.
墨海书馆由英国传教士麦都思等人创办于1843年,也是上海最早一家出版机构。墨海书馆后期的翻译活动既为晚清西学东渐发挥出其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翻译人才,为近代翻译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7.
正2014年5月13—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第6次全体会议在广州市召开,会议决定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绘制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明礼部尚书徐光启主持测绘,德国传教士汤若望(Adam Schall Von Bell)设计,意大利传教士罗雅谷(Giacomo Rho)校订。据汤若望书信记载,《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绘制完成后,颇得明崇祯皇帝喜欢,一直留在其身边。至清朝收藏于内务府,在内务府舆图房的目录《萝图荟萃》中有记载。  相似文献   
58.
译介活动最终还要落实到文本的语言操作层面,文本的语言操作层面,包括遣词造句和修辞行文。同时,译文要进入接受文化系统,因此接受文化系统的语言和文化规范是译介活动中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9.
程宏谊 《上海集邮》2006,(12):F0003-F0003
有一位音乐家曾说:“音乐,本质上就是一种宇宙的宗教,它为人类神圣的创造性与组织性的特质做了最有力的见证。音乐象宗教一样深邃、神圣,而指挥家就是传播音乐的传教士。”  相似文献   
60.
郑连根 《寻根》2005,(1):54-56
关于报刊在中国的发展,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在马六甲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近代中文杂志《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到1833年,英国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这才是第一份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中文报刊。随后,不断有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中文报刊。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报形成了一个小高潮。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对中国的新闻事业起到了刺激和示范的作用。通过借鉴传教士们的办报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