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19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67篇
教育   8221篇
科学研究   949篇
各国文化   73篇
体育   236篇
综合类   532篇
文化理论   79篇
信息传播   1969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41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282篇
  2020年   275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266篇
  2015年   463篇
  2014年   799篇
  2013年   755篇
  2012年   838篇
  2011年   967篇
  2010年   850篇
  2009年   810篇
  2008年   885篇
  2007年   808篇
  2006年   667篇
  2005年   478篇
  2004年   412篇
  2003年   377篇
  2002年   332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7 毫秒
991.
贾俊玲 《考试周刊》2010,(37):184-185
"尊师重道"的伦理要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范,也是师生伦理关系的题中应有之义。总体来看,我国现代高校师生伦理关系仍提倡"尊师",主流也是民主、平等的,但令人忧虑的是,高校师生伦理关系的异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尊师"的伦理要求只成为一种口号,学生对高校教师及工作人员情感淡漠,甚至屡有"辱师"事件发生。虽然这种现象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形成一种风气,但已足以给社会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992.
不是理想中的、西方的、中国将来的社区,而是生活中的、中国的、现在的社区,亟需特殊的制度性建设。这种建设包括伦理、法治、社会工作三个方位。生活中的社区伦理、法治与社会工作尚处于模糊性和准制度性状态,尚处于有动力源而动力源不足的状态。社区制度性建设,需要社会工作统合的社区伦理、法治和社区工作的三向合作,需要国家统摄的政府推进和整合、社会支持和培育、社区学习和锻炼的三源合一。  相似文献   
993.
5·12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后,各家媒体记者历尽千辛万苦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表现出了新一代媒体人顽强的职业精神;同时报道的公开透明,也折射出了媒体和社会的进步,但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媒体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94.
教育以育人为本,既授以生存的专长又应授人以为人之道,既要帮助接受教育的人如何活下去,又要告诉他们怎样活、为什么活,后者不仅是伦理的问题,更应该是审美的问题,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就在于弥补当前教育在建构道德体系上的不足,而情理交融的中国传统文化正为情感教育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995.
《孙子兵法》与先秦军事伦理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现存的兵书来看,《司马法》虽然成书较晚,但其中有一些"追论古者司马兵法"的内容,正体现了古代军事领域的人道主义。《孙子兵法》在理性思潮的背景下,认为军人的最大追求是"安国利主";战争中的最基本和优先的价值是"利",要"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孙子兵法》并不能体现古代的仁本主义,它的立场与儒家不同,是君主或者国家本位。先秦军事伦理思想的发展走了一个"U"型演进的道路,从《司马法》到《孙子兵法》是由上向下行,再由《孙子兵法》到《尉缭子》是攀爬上升,重新强调兵家道德。不应在道德上贬低《孙子兵法》,孙子不是政治家和社会理论家,军事学与伦理学也属于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研究对象。正因为《孙子兵法》能够暂时抛开伦理的纠缠,才能创造出一个辉映千古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兵学体系。  相似文献   
996.
法治道路不是沿着单薄的"法治"二字之路走下去的,我们需要尊重的应是博大圆润的法治精神。它所涵盖的不仅仅有物质要件,更多的应是其精神要件,包含尊重法律精神,人文关爱精神等,它更是一种意识。当前我们法治中的一些冲突,是现代的"法治公正"与传统的人性伦理的冲突。因此法治离不开伦理因素,法是需要"情"的,离开"情"的法是干瘪的毫无生命力的一堆枯燥的条文而已。所以,真切的将人性之"情"融于法治之中应是当前我们的法治之路"面对登山雪崩"的一条必经之途!  相似文献   
997.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的教育界不言自明,在"就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尤为如此。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中,"专业教育"往往被视为"通识教育"的对立面,"专业"内涵被忽视,高等教育造就"专业人才"的使命被淡化。全面审视"专业"的内涵,建构基于专业的大学素质教育内容体系,加强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知)、专业技能(应会)和专业伦理(应是)的培养,是引导大学素质教育走向深入和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8.
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和伦理性是学校管理的两个价值维度。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并不保证伦理性,学校管理的伦理性必然蕴含着有效性。学校管理的伦理性意味着学校管理的教育性、正当性和公正性。学校管理伦理性的实践要求在学校管理中树立人本理念、强化制度伦理意识和构建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999.
招考制度是教育制度中的基础性制度,同时也是具有丰富伦理内涵的制度。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现行的招考制度,至少可概括出它在三方面的伦理特性。招考制度以竞争性为伦理之源,正义性为本质所在,人本性为价值旨归。这三方面的伦理特性也是维系现行招考制度发展方向的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1000.
伴随着商周以来契约活动的发展,文学中诞生了一个崭新的题材-契约叙事.历经汉、魏晋、唐宋元的发展,到了明清,以契约为内容的文学书写空前繁荣.其涉及的契约范围之广,领域之多也为前代所不及.其中伦理契约又分为婚恋类、亲情类、友朋类三种.这些契约叙事文本凸显了中国古典儒家文化传统,反映了明清之际重商、重利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