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30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319篇
教育   18943篇
科学研究   2612篇
各国文化   90篇
体育   842篇
综合类   752篇
文化理论   385篇
信息传播   8069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97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361篇
  2020年   435篇
  2019年   318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319篇
  2016年   422篇
  2015年   825篇
  2014年   2205篇
  2013年   2282篇
  2012年   3169篇
  2011年   3492篇
  2010年   2767篇
  2009年   2396篇
  2008年   3009篇
  2007年   2054篇
  2006年   1457篇
  2005年   1455篇
  2004年   1115篇
  2003年   790篇
  2002年   607篇
  2001年   490篇
  2000年   436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刊去年曾先后发表《宗道一:传记文坛的“黑写”》、《真“假”杨公素》,介绍宗先生和他自己采写杨公素的经历。引起了读者的兴趣。我们这里刊发《史识:传记作者的重要素质》是宗先生关于新中国外交人物、外交活动写作的又一篇重要体会文章。目的是在新闻队伍中倡导求真务实的作风,并旨在说明采访比写作更重要、要把功夫更多地下在采访上的道理。由于文章较长,我们分两期刊出。  相似文献   
62.
1938年春至1939年冬,黄炎培先生倡导职业教育时最亲密的朋友和同事,著名教育家杨卫玉先生,扶妻携幼,辗转于港、桂、滇、渝、黔等西南各地,对战时后方,周历颇多。此稿为同行的杨夫人所记当时情事,题名“西南浪迹稿”。时值抗战,作者自称“记得是1938年春-1939年冬一年多的流浪生活”,但火的历验和女性细致的笔触,使这部稿子翔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民生,记录了侵略者的罪行,它虽不是第一手的档案史料,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录。杨夫人彭望芬,又名心雪,1920年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毕业,著有散文、游记数种,编集出版的有《敏儿的母亲》等。1970年逝世。此稿(包括照片)由作者家属捐赠给上海市档案馆,本刊发表时又征得其同意,在此一并致谢。由张爱平整理,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63.
谈谈幼儿园保教活动的法律责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直到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系统的幼教法律,对于幼儿教育的机构、幼儿教育从业人员在保教活动中应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没有一个系统的法律规定。对幼儿教育机构及从业人员的权利义务的规定一般是比照中小学教师的权利义务来规定,这与幼教事业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正因为没有合适的法律规定,一旦幼儿在幼儿园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周到的保护,就会产生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矛盾,而且,双方往往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怎样正确认识幼儿园的法律责任呢?我想从法理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国际图联大会论文的规范、要求和注意事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全面论述了国际图联大会论文的规范、要求和注意事项,同时指出规范、标准、简洁和清晰的文本乃是入选的关键。  相似文献   
65.
66.
67.
卜宝玉 《军事记者》2001,(10):26-26
在编辑部的来稿中,学副刊作品的数量较大,而刊稿率却很低。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我觉得,稿件质量不够高的主要原因是作在对生活的体验、对人和事物的观察上没有下苦功夫,因此也没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完全融入到字里行间,渗透到谋篇布局中。  相似文献   
68.
王玲玲 《图书馆杂志》2001,20(11):26-27
通过对作者文摘与原生文献有分有合的科学、合理关系的探讨,提出了一、二次文献有效结合的新型知识形态。  相似文献   
69.
70.
《美亭诗集》,是越南诗人阮居正(18世纪)的作品,这篇序是他的友人吴时仕所作。序作首先联系自已读诗、学诗、写诗的经过,谈论了作诗难于作的切身体验,以及“余年放浪,不获以平日之《下里》、《巴人》,就郢下之绳墨”机时感到遗憾。然后,对友人诗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