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179篇
科学研究   71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0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随着数字出版进程的加快、电脑新软件的不断开发,一些文字技术的处理和校对等工作,由电脑承担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于是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今后还需要编辑干些什么?编辑从事的书稿修改加工,不过是种辅助的"技术性"工作,不懂编辑学的人照样可以干。所有这些,实际上都是对编辑行为在性质上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62.
文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属于历史范畴,在商品生产的社会历史阶段,必然具有商品性,但是说列商品性,似乎就让人感到会有损于文艺的审美性,特别是文艺家有意考虑其市场利润时,更易让人忧虑与绩怒。其实,这种观念是不完全正确的,本文故从这种观念的来源,文艺与商品生产的关系,商品生产自身也包含审美性和商品社会中,文艺产品流通于市场方能实现其使用价值并反溃回对创作,生产的需求信息等等,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63.
流行观点认为,劳务部门劳动者的收入来源于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本文对此提出质疑,认为这种观点的缺陷在于:1.固守物质产品中心论,并以此区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无视精神产品和劳务也是社会财富的表现形式;2.混淆了使用价值和价值,把使用价值的再分配混同价值或收入的再分配;3.只注意马克思以物质资料生产为研究出发声、,忽视了马克思对在当时还微不足道的第三产业的舍家以及当代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的客观现实。由此得出结论:国民收入是由包括劳务部门在内的所有生产部门共同创造的,劳务收入不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而是初次分配。  相似文献   
64.
甘宜沅 《高教论坛》2007,(6):126-129
效用概念是微观经济学得以建立和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石,而边际分析法的广泛运用使得经济学家对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分析成为可能,从而能够在科学的意义上揭示各种经济现象和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显然,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效用概念和边际分析法,对于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此外,论文还对效用概念、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等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5.
对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是前进的,社会是发展的,我们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性劳动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对生产性劳动的性质的认识不应该拘泥于物质生产领域,认为只要能够满足社会物质化的需要,能直接或间接提供某种使用价值(实物或非实物)并用于交换的劳动就是生产性劳动。我们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不断地修订和完善对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66.
教学档案是学校档案的主要部分,应该根据它的特点、价值作好立卷和保护。  相似文献   
67.
针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实验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传统思维模式,重理论课轻实验课,高校扩招给实验教学带来的巨大压力,诸多实验教学改革都停留在形式上,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结合我校的具体实践,提出多层面齐抓共管,学校要从战略高度定位实验室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加强实验室管理、创建良好教学氛围,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乐于施教,避免学生被实验,从而真正意义上提高实验室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8.
记得小时候上语文课时读过一篇课文,题目好像叫做"筷子头上的阶级斗争"。细想起来,那应该是40多年前的事情了,但文章的内容大多记得,印象深刻。不过,时至今日,阶级斗争已确然被人们淡忘,几近无人提及了,但是吃吃喝喝的风气却日见繁盛,大有席卷全球的势头。一部电视片《舌尖上的中国》风靡全球,或许可以为证。  相似文献   
69.
浅谈影视艺术中的服装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昊霏 《学周刊C版》2013,(4):190-191
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服饰不仅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象征以及审美情趣的体现。自从电影电视艺术诞生以来,服装设计就与其产生了密切关系,并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服装设计艺术作为文化和审美情趣的载体,能够更好地展示人物内涵和其中的文化寓意。一、影视作品与服装设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影视作品与服装设计形成了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密切关系。人物塑造是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人物塑造离  相似文献   
70.
当时代的脚步跨入21世纪,整个人类进入了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加速增长积累与人的阅读学习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于是,人们采用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手段,对未能充分发挥效用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生产出更加便于人们阅读学习的数字化、网络化产品,使知识信息产生出更高的使用价值。由此正在带来一个新型产业的兴起,这就是现代知识资源开发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