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1177篇
科学研究   569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83篇
综合类   118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143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我国新闻民事侵权借鉴惩罚性赔偿之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大陆法系和前苏联民法影响,我国的传统观点主张损害赔偿的补偿性原则,强调赔偿金的数额与实际损失相当,赔偿不能超过实际损失的范围,以免受害人获得不当利益,防止人们追求超过实际损失的高额赔偿。但是,1987年实行的《民法通则》中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表明民法的惩罚功能开始受到重视,虽然精神  相似文献   
72.
论新闻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甲禄 《新闻记者》2004,(12):35-38
据学者统计分析,我国新闻侵权诉讼中媒体败诉率高达70%,而美国近30年来媒体遭名誉侵权诉讼时败诉率约为8%。以美国新闻的无孔不入和我国新闻报道的谨小慎微相比较,我国媒体畸高的败诉率显得很不正常。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媒体在诉讼中总是处于不利地位而败诉呢?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法律对公民的言论自由权与名誉权两种都是很重要的权利保护不平  相似文献   
73.
新闻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基于人民委托所享有的依法从事采访、写作、发表、出版新闻作品并不受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  相似文献   
74.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希望借助媒体了解自身和他人真实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并籍以平衡和调整自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客观存在的“需求”。因此,近年来,有关涉及隐私的报道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  相似文献   
75.
对新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的中、外著作权保护平等一致 ,合理使用需坚持“两不”标准 ,著作权权利归属 ,不同执法部门执法范围划分和使用他人作品必须付酬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提出应加强图书馆员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学习。  相似文献   
76.
“隐性采访”,通常是指记者不公开身份进行秘密采访或者化装采访的一种采访方式,也是新闻记者挖掘深度新闻的一种常用手法。隐性采访往往使媒体能获得其他采访方式难以获得的新闻事实,最大限度地逼近事件真相,突出采访环境的原生态和“内幕”后的真实情况,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增强新闻的真实感、现场感。对于新闻媒体和记者来说,采用此类  相似文献   
77.
黄莹 《新闻前哨》2004,(8):73-74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日趋完备,公民法治观念的增强以及新闻活动的自由度和独立性的增强,自80年代末以来,因新闻民事侵权而引起的新闻官司开始出现并迅速形成社会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78.
刘嘉志 《记者摇篮》2004,(8):40-40,38
内参是专门供领导机关参阅的非公开出版物。新闻机构编印、分发内参,必须经过新闻单位的上级主管党、政领导机关.甚至更高的党、政领导机关批准或备案.其分发和参阅的范围受到严格限制。一般印量都很少,如新华社编印的《最高级别的内参》只印刷一二十份,《法制日报》社编印的《情况汇报》印量不到100份。内参的编印采取保密的方式.一般在内参上都印有“秘密”或“机密”字样,甚至印有“绝密”字样。内参的分发、报送也采取保密的方式,一般都通过机要通讯系统送达。  相似文献   
79.
如今,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报刊,都加大了法制新闻报道的力度,而由法制新闻报道引发的诉讼也开始增多。那么,在法制新闻报道中如何才能避免诉讼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80.
边长勇 《新闻传播》2004,(11):55-56
舆论监督易惹新闻官司。新闻官司让很多记者和新闻单位叫苦不迭,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取证。一旦发生官司,记者和新闻单位必须取证调查,但部分证据在事后就很难收集甚至是不可能再被收集,结果因此而败诉。那么,怎样应对新闻官司呢?笔者以为,在采访中记者树立证据提取意识是一个更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