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335篇
科学研究   42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5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坚持这个原则,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也是无产阶级的新闻和新闻事业所具有的巨大力量之所在。但是,现实中,我们往往能听到很多关于假新闻的消息,这使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新闻的真实性究竟是怎么回事?要回答  相似文献   
132.
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成就目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新近提出的运动成就目标概念模型,在重大国际比赛中,对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运动成就目标进行探讨.在研究范式上是一种新的尝试,即在重大赛事中将运动心理学实践工作者与研究者的身份融为一体,以期研究具有更好的生态学效度.研究还采纳个案组合研究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每一个案既显示自己独特之处,又可与其它个案结合一起以检验共同趋势,这样来获得更佳的外部效度.本研究获得了一系列有关运动成就目标的结果,其中包括运动员个体倾向性目标与状态性目标的关系,以及赛前、赛中、赛后运动员状态性目标的变化特征与趋势.  相似文献   
133.
最近几年来,一些人过份看重了诺贝尔文学奖,当然也包括一些知名的专家和学者,他们往往引经据典口诛笔伐把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罪过”归罪我们目前语文的教育教学之不力。其实,事实的真相并不尽如此。不可否认,一般认为是世界文学最高奖的诺贝尔文学奖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世界性和深远的国际影响;但也不可忽视,这个文学奖  相似文献   
134.
135.
专业化教师     
教师进入职业周期的职业阶段后,注意力就会转向学生,教师会有意地与学生建立关系。于是,一个职业教师的衡量标准就从自己的需要转移到学生的需要上了。学生的倾向性是职业阶段工作的中心。  相似文献   
136.
新闻的真实性,指的是报道对象的客观存在。但往往新闻都是带有倾向性的,可是这和真实性并没有根本上的冲突。比如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现场报道中。中国的记者着重报道了香港市民为庆祝回归祖国而进行的一系列庆祝活动,报道了市民们张灯结彩、舞龙舞狮的欢庆场面。但是英国记者却报道说。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平时没什么两样。依旧过着各自的日子。对香港回归这一件事情的出现的两种报道可以说都是真实的。但是中国记者的报道是倾向于祖国在强大繁荣后,终于收回香港这一事实;而香港作为原来英国的殖民地,  相似文献   
137.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不正确的认识和倾向,影响和制约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38.
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应区别加以对待,而不应把文学翻译的标准套用到一切文体的翻译中. 我国的翻译研究中也一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文学倾向性",造成这种现象,有几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翻译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应重视非文学翻译尤其是科技翻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9.
一个人的思维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定势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它们的关系如图: 什么是定势与定势思维?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的倾向性。定势思维是指人们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中的定势包括定向、定法、定序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0.
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兴趣的作用是广泛的.不但能对未来活动起准备作用,更重要的是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还可以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起促进作用。兴趣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地工作和学习。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培养)并保持学生的兴趣呢?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