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52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21.
新知     
《中国新闻周刊》2001,(32):49-49
  相似文献   
122.
123.
范涛 《新闻与写作》2003,(1):28-29,30
2001年11月23日,北京日报第九版以整版篇幅刊登了一条后来引起强烈反响的报道——《追索“牛津少女”神话》。这则报道讲述了北京日报记者在追踪互联网上一条题为《中国19岁女学生打破牛津800年优异成绩纪录》的消息时,随着了解的深入,并通过直接向牛津大学问询,终于发现这是一个人为制造的假新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4.
125.
新年伊始,由上海《新闻记者》和《新民周刊》两刊共同组织评选的“2002年十大假新闻”业已揭晓,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读者们为传媒界的诚信精神而喝彩。假新闻覆盖的范围甚广,几乎涉及新闻报道的所有领域。追究假新闻来源,大多出自专业新闻工作者之手,譬如“荣获”2002年度“最新新闻”的《千年木乃伊出土后怀孕》一文,就是著名的新浪网在2002年11月7日根据《美国新闻周刊》推出的。作者绘声绘色地写道,一个埃及考古小组在开罗发掘出一具3000年前的女木乃伊。在展出过程中,发现这具木乃伊竟在出土后怀孕了…  相似文献   
126.
媒体的话语统治与传播效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大众传播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社会政治的需求和公众舆论的要求,使它在被赋予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的使命的同时,也被赋予了“统治话语”的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政府为其提供权利支持,信息社会为其提供材料支持,高新技术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受众需求为其提供市场支持,从而更显示出它的强势地位。在我国,作为主流传媒的报纸、电台、电视台,在公众心目中实为政府代言人,它具有事实上的话语权的主导地位,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无疑是必要的。但是媒体的这种话语主导权也可能由于使用不当而出现偏差或错位,由此可能产生的负效应,其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相似文献   
127.
2002年十大假新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去年本刊评选出“2001年十大假新闻”,迅即为国内外无数媒体所转载。但作为新闻从业人员,我们毫无兴奋可言,却感到自责和愧疚,因为在我们的理念中,新闻和造假本是水火不容。原打算“十大假新闻”的评选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但是,2002年的传媒依然生产了为数不少的假新闻,使我们不得不改变初衷,再作冯妇。比较而言,今年的假新闻有几大特点:一是数量多,几乎涉及新闻报道的各个领域。因此,今年我们的“评假”活动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即在每个新闻类别中评选出一条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二是完全造假的少,更多的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让人莫辨真假;三是假新闻的背景复杂,有些假新闻甚至是由一些利益集团直接参与编造。就在本刊付印之际传来消息,一些媒体炒得火热的所谓“三亚有望成为公开品尝虎肉的城市”,纯属无稽之谈,有关主管部门认为,这可能只是一条“经过策划的假新闻”,可见新闻打假之难,更可见对新闻打假决不能有丝毫懈怠;四是上当受骗的多,如转载国外“造假专业户”制造的假新闻。当然,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传媒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公开向读者致歉。如《家庭》《北京晚报》《扬子晚报》《华商报》等。同时,对造假者开始动真格,如《家庭》杂志解聘编辑,《华商报》开除记者……为了让新闻造假者遗臭万年,  相似文献   
128.
正面假新闻,指正面报道当中包含有虚假、不实成分的新闻报道,以往也有研究者称之为“好事假新闻”。正面假新闻存在已久,按不同报道对象,大致可以分为时政新闻的成就措施类、好人好事典型报道类、奇人逸事报道类、造气氛和表态式的报道类。  相似文献   
129.
2007,假新闻泛滥的五大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虞嘉 《视听界》2008,(1):98
一、片面追求轰动效果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媒体为了吸引受众,就采用最方便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发表有炒作价值的新闻。这些新闻多是追求轰动效应、争奇猎怪之作。有不少假新闻,记者和编辑只要多花点工夫核实一下,很容易发现漏洞,但是出于“抢新闻”的考虑,宁愿先登出来再去追踪求证。比如,《美国枪击32名大学生案凶手为中国人》的假新闻。去年4月16日,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发生,第二天中国新闻网发布来自纽约的消息,称“发生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特大枪案凶嫌身份初步认定:  相似文献   
130.
在媒体市场化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新闻从业者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践踏职业道德底线,或捕风捉影、添油加醋地传播尚未被证实的小道消息,或自编自导,凭空捏造能够引发轰动效应的消息."新闻失实"已成为新闻从业者一个不能回避的尴尬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