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篇
教育   1篇
体育   158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21.
12月2日,我刚从日本讲学回来,便有人向我推荐了一篇公开发表的署名申明人的文章。题目是《博采众长铸辉煌——记阴阳八极拳功创始人赵福江》由于文章写的是关于八极拳方面的事情,我便认真拜读,文章中对赵福江先生“炉火纯青”的功夫写得淋漓尽致。对他的武德褒扬有嘉,尤其对他尊师重教的学风推崇备至,说对他的恩师,也就是指我父亲吴秀峰“奉师如父”。点睛之笔:“赵福江不但尽得吴师真传,近年来还对八极拳的一些不实之说提出质疑,进行考证辨析,作正本之论。”  相似文献   
22.
朱霖 《兰台世界》2014,(11):92-93
八极拳第四代宗师张景星早期使"罗疃八极"名扬天下,他与师兄黄四海在"罗疃八极"的拳、枪之技的完善、升华与发展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就张景星宗师的生平佚事及其为"罗疃八极"发展进行了浅显的回顾与阐述。  相似文献   
23.
李会宁 《中华武术》2006,(10):51-52
关于八极拳的渊源和名称的由来,目前国内外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就是台湾刘云樵先生的“巴子拳”说。这种观点至今一直被很多八极门人沿用和肯定,致使一些武术权威人士也执此说,并屡屡见诸报刊和各种综合图书。  相似文献   
24.
吴氏开门八极拳,通称八极拳。“开门”之意,一是开门立户,“八极拳吴钟传”,由八极拳初祖吴钟(1712-1802年)开创的风格独特、发力爆烈,富于技击之术的“异术”开门立户——八极拳术,立于中华武林;二是八极拳的拳法套路系统完整,理论讲究“六大开、八大招”,讲究“六力合一”的发力原理;三是开门入窍,知其理、悟其性、明其德,练之有形,用之无形,顺应自然的规律,故称“开门”。  相似文献   
25.
八极拳功法     
八极拳是中国北方拳种之一,又称“开门八极拳”。八极拳有出于四面八方,可达极远的地方之意。八极拳以六大开、八大招为主,动作简洁朴实,势险节短,猛起猛落,硬开硬打,多肘法,多直线往返。发力爆猛、刚烈,以气催力,并发哼、哈二声。打法有挨、傍、挤、靠,崩撼突击,硬进紧攻,贴身近发,寸截寸拿,以短制人。现将八极拳功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6.
韩起 《中华武术》2002,(12):44-44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请各位同道指证。 “对打”仅具健身、娱情功效 所谓八极“对打”——也有叫“对接”的,就是两个学过八极“单打”的人,用“单打”的拳式和顺序,先你打我接,然后再你接我打的对练套路。  相似文献   
27.
霍氏八极拳是长春市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却因高校对传统体育文化认知层次不足和学生缺乏武德精神的思想阐释,致使这项传统体育文化没有被高校体育所发掘。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分别对长春市高校体育院系开展八极拳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对霍氏八极拳的可持续发展和传统体育文化与校园体育文化的融合,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8.
第一段1、无极起式立正站立,全身放松,目光平视前方,气沉丹田,两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下颏内收;两足跟相贴,足尖外摆,两掌同时从两侧直臂上抬的同时吸气,舌顶上腭,撮肛,双掌上举高过头顶,两手指尖相对,掌心朝下,沉气下按掌的同时,身体下蹲,双掌按至丹田处变拳,分置丹田左右。目光注视前方(图1、2)。要点:动作配合呼吸要一致。2、圈手冲拳式接上式,右手掌抬至口唇处,朝前往下拍按掌的  相似文献   
29.
(接上期)第三段18、拧身滚翻势(左)接上式,左转向左进步的同时外崩肘,曲架至头顶左上方,拳心朝外,右足跟进,右上钻拳,拳心朝上,目光平视前方(图2 3)。要点:同步跟进。19、拧身滚翻势(右)接上式,右足向前进步的同时右外崩肘,曲架至头顶右上方,拳心朝外,左足跟进,左上钻拳,拳心朝上,目光平视前方(图24)。  相似文献   
30.
仇宝龙 《武当》2013,(10):26-27
“一练拙力如疯魔” 这是我们习练八极拳的第一个阶段,但我们首先要明白它不是让我们练就一身拙力,而是练去一身拙力,这一点很重要。这一练很明确地指出了八极拳应从“刚”人手,习练拙力可以使我们增肌健骨,强身生力,这是一个筑基阶段,但这不是它的最终目的。也正是因为知道练拙力是为了去拙力的道理,很多习练者就会对这一练不够重视,致使拳松散有余而骨力不坚。要知道,八极拳习练的过程是严谨而充满智慧的,它以拙生巧,以刚强人松沉,要如疯似魔般练至“极刚”而后柔,最终达至刚柔兼备而后“六合”。所以,这一练是基础,也是顶峰,习八极者应该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