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91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教育   25589篇
科学研究   1785篇
各国文化   46篇
体育   1071篇
综合类   783篇
文化理论   133篇
信息传播   3383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335篇
  2021年   409篇
  2020年   419篇
  2019年   389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434篇
  2016年   601篇
  2015年   967篇
  2014年   2763篇
  2013年   2730篇
  2012年   3196篇
  2011年   3671篇
  2010年   2938篇
  2009年   2463篇
  2008年   2894篇
  2007年   1962篇
  2006年   1592篇
  2005年   1406篇
  2004年   903篇
  2003年   611篇
  2002年   502篇
  2001年   439篇
  2000年   352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知情权与新闻采访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情权”是公民对国家重要决策、政府重要事务以及当前社会上发生的与其权利和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有了解和知悉的权利,它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基础和前提,是公民保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手段。知情权的落实离不开新闻报道、信息公开权等的配合,其中,新闻媒体是公众知情权的维  相似文献   
192.
热线参与:广播的强势所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是大众传播媒介之一。“传播”的含义,在很多中国人的理解中是有误区的,往往望文生义。其实在英文中,“communication”本身有“交流、分享”的意思。因而传播是分享,是参与传播的各方不同程度的需要和满足。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广播事业从录播走向直播,在节  相似文献   
193.
建国以来到20世纪80年代,东北地区和上海地区如同鸟的两翼带动了中国经济发展,我国的钢都、煤都、油海、林海以化工、建材、机车、造船、汽车、机床、电机等骨干生产企业多在东北。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与东北地区提供的物力、财力和人力支援有  相似文献   
194.
鲍小梅 《中国广播》2004,(12):56-57
今年8月,徐州电台《戏迷俱乐部》栏目获得了中国广播文艺“十佳栏目”奖,成为全国地市级电台唯一获得该奖项的栏目。2001至2002年,该栏目的两篇作品《京腔京韵满校园》和《好日子天天唱着过》连续获得了中国广播文艺一等奖,三年“三联冠”。  相似文献   
195.
对“汇文”系统功能的补充——“荐购”功能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计算机系统“荐购”功能的开发,详细讲解“荐购”的各个流程及其功能的实现方法,以及使用的语言和过程。  相似文献   
196.
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信息公开是指政府及其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公开其政务活动,公开有利于公民实现其知情权利的信息资源,允许用户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摘录、收听、观看等形式,依法利用各级政府部门所控制的信息。全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或地区进行了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目前,我国正在制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草案)》,划  相似文献   
197.
谈新时期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蔡焰辉 《图书馆》2005,(5):104-105
探讨了新时期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形式、意义、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8.
新闻发布制度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政府机构通过多种大众传播的方式公开政务活动,发布有利于公民实现其权利的信息资源,允许用户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摘录、收听、观看等形式,依法利用各级政府部门所控制的信息。新闻发布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而知情权逻辑上是表达自由的一部分,因为无论是保障个人的自我实现.还是达到真理的手段;无论是保障社会成员参加国家决策,还是维护社会稳定与变化均衡,都离不开表达自由,所以保障表达自由必须同时保障表达者获取外部信息,特别是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9.
隐私一词,英中对应的词是privacv,乃从private演化而来,意指与他人无关的私人生活范围:我国有学认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向他人公开或被知悉的秘密。从我国的司法实践看,隐私主要包括公民的通信、日记、私人件、电话、财产状况、健康状况、生理缺陷和残疾情况,以及恋爱、婚姻与家庭生活情况等。隐私权,就是公民享有的不公开这些与社会利益、公共利益无关的私生活信息的权利。但近年来,媒体不当披露他人隐私、侵犯他人隐私权的事时有发生,给当事人的心理、生活等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也有损媒体的自身形象。  相似文献   
200.
新闻侵害公民名誉权与法人名誉权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新闻侵害名誉权在新闻侵权中占有很大比例。目前虽然已经有很多关于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论著,大多把新闻侵害公民名誉权与法人名誉权相提并论的。其实,新闻侵害公民名誉权与法人的名誉权固然有很多共性,但是两者也有很多不容忽视的相异之处,本文拟专门就此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