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1篇
  免费   1篇
教育   377篇
科学研究   26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33篇
信息传播   38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1.
何伟 《记者摇篮》2006,(12):19-20,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省第十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要坚持正确导向,为改革发展稳定和辽宁全面振兴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辽宁全面振兴进程中,如何发挥好新闻媒体的作用,这是摆在广播新闻人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溪电台在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过程中认为,必须立足本溪实际,坚持“三贴近”原则,以新闻节目为龙头,做…  相似文献   
12.
孟丽娟 《记者摇篮》2006,(12):35-36,2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为我们新闻战线拓宽了舆论宣传渠道,同时也为我们新闻战线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就是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如何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搞好新闻宣传。换句话说,就是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结合广播媒体特点和我台的新闻宣传实践,我觉得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可以有效地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舆论氛围。一、用典型宣传引导社会走向和谐在我们的新闻宣传中,经常要进行典型宣传。有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群体。所谓“典型引路”,就是用典型带…  相似文献   
13.
谌笛 《新闻窗》2006,(6):20-2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舆论引导工作。最近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在强调“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同时,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突出地强调了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思想宣传战线,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因此,坚持“三贴近”原则,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是党的新闻媒体当前和今后一个历史时期必须努力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开始,中国的“福利大厦”日渐坍塌。它的瓦解.不仅来自于市场化浪潮对其地基的侵蚀,也来自于不断推进的改革过程效果上的抽走砖瓦。 我们需要建造一座什么样的“福利大厦”?在2005年开始的市场化反思中.它的每一个构件被纳入政府和民众的重新检视之中: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失业、低保…… 2006年的一个重大标志性事件是十六届六中全会.我们的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被定义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作为和谐社会的一块重要基石.中国未来的福利制度由此有了新的设计理念。 因此,或可以把2006年视为中国“新福利大厦”奠基之日。在这一年.最重要的福利制度.包括城市住房、城乡教育、城市医疗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城乡养老保险等.都被纳入重新设计的再改革日程中。 未来几年,将是中国“福利大厦”再造的关键时期。此时,我们有了新的起点。 2006年就要过去.回望这一年,我们对“福利”两字有着太多的经历和感受,在本刊策划岁末的年终专稿时,我们将中国福利作为了最终的选项。福利制度的设计和再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败,关系到每个中国人的根本利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也是近25年来,中共中央全会首次专门研究社会事务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需要社会各界参与的互动工程;需要在全社会形成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环境,包括和谐的舆论环境。“和谐”的定义最早出现在《管子.兵法》中“,和合故能谐”。温总理解释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  相似文献   
16.
一、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把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二、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员工,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重点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安徽教育》2011,(12):28
本刊讯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就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所做出的各项部署,11月22至25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杨光应邀来我省考察指导并作  相似文献   
19.
《杂技与魔术》2011,(6):9-9
10月28日,中国杂协分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扩大)会议,传达学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布置杂协机关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20.
《天津教育》2011,(12):17-17
2011年11月2日,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召开专门会议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并决定推出八大重点举措,加快打造具有重庆特色的教育高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