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0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71篇
教育   4736篇
科学研究   1656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304篇
综合类   366篇
文化理论   40篇
信息传播   1289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356篇
  2014年   628篇
  2013年   599篇
  2012年   684篇
  2011年   732篇
  2010年   648篇
  2009年   625篇
  2008年   675篇
  2007年   564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人的言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为了更好地理解交际意图,本文试图从语用学中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关联理论及系统功能语法的语境观来讨论语境与交际意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2.
关联理论主要以言语交际中的话语为分析对象,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即读者与作者间的交际过程。在英语阅读理解中,关联理论起的主要作用是:确定词语的意义;理解修辞用法;填补信息空缺。  相似文献   
103.
近年来对西方语言学界带来较大影响的是合作理论及其话语准则,以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面子论、礼貌原则、关联理论等,都被称作认知语用学理论,它们都主张从认知学角度解释心理认知因素对话语理解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中,教育者可以搁置一些具有争议的理论问题,借鉴其中的一些合理成分,对语言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4.
该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以关联理论为依据,通过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英语幽默话语的理解与语境、说话人的意图与听话人的推理的关系加以分析,寻求引发幽默效果的因素,进而理解英语幽默话语特有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5.
英语会话幽默产生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 ,许多人认为英语幽默不但不幽默 ,而且晦涩难懂。笔者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某些英语会话幽默的产生进行分析 ,希望对增强英语幽默的欣赏能力、真正理解英语幽默的实质及趣味性等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6.
隐喻的相似性构成了隐喻的基础,为理解隐喻提供了方便.但Sperber & Wilson在专著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一书中提出了最佳关联原则,能更有力的解释隐喻,为隐喻的理解提供了新思路,然而究其实质,隐喻的相似性正是最佳关联性在隐喻中的表现,隐喻的理解实际上是寻求隐喻的的相似性,而寻求隐喻相似性的过程就是寻求本体和喻体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分析了教师标签的生成特点、表现及作用,澄清了教师标签的双重意义,重新审视了幼儿园中教师标签与因材施教和教育机会均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8.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老的一套方法已经不适应国家的需要。把心理学的“学习迁移”现象用于教育,做到系统化、关联化教学,是一种教学改革的尝试。本分析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成四种相互关系,进而利用“学习迁移法”提出了关联教学的概念,希望通过这种教学法让学生多年的学习形成一个整体,更有效地培养国家急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9.
关联理论和跨文化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中的文化蕴涵的处理往往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关联理论给了我们很大的启迪。事实上,交际过程的双方都是基于关联这样一个原则基础上的。作为交际活动的一种形式的翻译也不外乎此。文章试图从其指导价值和能够作为评估标准两个方面来说明关联理论对跨文化翻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0.
理科综合试题是以学生所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内容为知识载体或背景材料 ,强调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和整合的命题。它初步打破了传统封闭的学科教学观念 ,在考查单学科知识能力的同时 ,向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思维形式和创新能力的考查标准上 ,具有较高的水准 ,突破了以往重知识轻能力的局面 ,开辟了重创新意识培养和创造型人才塑造的先例 ,既有利于推动中学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又有利于高校选拔综合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从知识内容与能力要求所反映的结构特点来看 ,往往呈现出多样性与整合性的综合特色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