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83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40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41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30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对此,学界基本上达成共识: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增加中国文化的含量,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加强中国文化的渗透,以此来应对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问题。从文献上看,有关探讨高校开设汉语典籍英译赏析作为弥补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研究至今尚不多见。我们认为,汉语典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典籍英语是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典范,因此,在全球化和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开设汉语典籍英译赏析既合适、可行、可操作;同时也是应对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2.
近日,江苏省无锡市档案局(馆)从历史学家钱海岳家人手中接收了珍贵历史典籍《南明史》120卷的完整手稿。钱海岳系无锡人,自1931年开始撰写《南明史》,至1944年完成100卷书稿,1968年去世  相似文献   
73.
鲁迅翁尝言:纸墨更寿于金石,余所设之题似拂逆斯言,当自有其解。文史家景唐先生藏书宏富,其所藏之鲁迅版本书及研究著作,瞿秋白版本及研究著作,以及相关文史典籍为业内人士赞为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74.
什么是国学     
“国学”的名称,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是在西学东渐之后才出现的名称,但国学是自古至今的客观存在。所谓国学也就是“中学”,更具体而言,从狭义上讲,是指长达数千年来形成的中华文化典籍,所以“国学”,就是由文字记载的中华文化典籍的总称。  相似文献   
75.
正当人们意见不同时,不叫"相右",而叫"相左"。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意见相左"是说明观点不同的一个常用词语,这里的"左"是相违、相反的意思,这个意思的产生与左右的差异有关。比如,人的左右手就大有不同。一般人右手灵巧自如,做事情顺畅有力,不仅写字、拿筷子习惯用右手,平时提重物也是右手比较靠谱。相比之下,左手就笨拙多了,除了左撇子或者少数左右手差不多灵活的人,大部分人的左手都不能用来做写字、拿筷子这样较精巧的动作。既然右手方便,让自己觉得顺畅,而左手笨拙,让自己用起来不够舒心,古人就自然而然地用"右"来表示帮助、亲近,用"左"来表示  相似文献   
76.
提起《庄子》,人们脑海常跳出这样一句话:“这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甚难理解的一部书!”说它难理解,并非只是文字不好懂,而是即便字面意义已经了然于心,仍然难以捕捉到它的思想真谛。也因此,历代研究《庄子》的人络绎不绝,研究内容涉及到文献整理与注疏、文本考释、文章学解读、哲理阐释,以及美学、文学、神话学、语言学、意象学等各个方面。近年来,有关《庄子》学术史、后人读《庄》成果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77.
《论语》是儒家典籍"四书"之一,是我们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之书。将其设置为选修课来学习,不仅能在完成必修课零星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培养学生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也可借此培育学生的个人精神品格,使儒家思想中的精义在21世纪得以传承和延续。一、对《〈论语〉选读》课实施分层教学的缘由虽然,《论语》作为语录体散文,文辞简略,浅显易懂,但由于与当今时代距离太远,对于那些平常对学习文言文相对比较排斥的学生而言,无疑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  相似文献   
78.
79.
马莹 《出版广角》2021,(6):68-70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支撑.随着新媒体时代文化类创新节目的蓬勃兴起,在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汲取精神养分已成为国家和人民精神赋能的有益选择.文章以《典籍里的中国》为切入点,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见微知著,分析该节目的文化价值,以及其在传播中华民族精神过程中的精神贡献.  相似文献   
80.
根据对现存云南彝文文献《乍部叙谱书》的资料记载,对叙谱书中与乍部分支有关的地名、对叙谱书中记载的有关乍部支系与人名以及有关叙谱书中记栽的祭祖承业记述的谱系进行了梳理与考释,从一个侧面揭示和探究了彝族六祖乍部在西南分支、迁徙的史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