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25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本刊讯:2012年7月30日,由韩国出版学会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14届中韩出版学术研讨会在韩国首尔市政大厅召开。韩国出版学会会长南奭纯,历任会长闵丙德、李正春、李钟国,韩国国会议员金才允及100多位韩国出版研究者、出版从业者出席了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刘拥  相似文献   
102.
声音     
《出版广角》2012,(10):92
正上海书展有一股迷人的气质,那是读者创造的真正的书香;上海书展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它源自准确的定位和不一样的理念;上海书展有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源于她超越书展的美好理想和更加宏大的承诺。——于殿利(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专注于我们最擅长的领域。——兰登书屋CEO马库斯·多赫勒(Markus Dohle)给SPI出版学院的学生们作"应对现有和将来出版业变革的职业指导"时称。一个大的出版社不会只局限于一个国家,必定是全球的。——人民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孟超谈学术出版"走出去"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03.
邵益文 《出版科学》2012,20(6):8-11
正戴老离开我们已经四年了,回想往事,历历在目,他的音容笑貌也经常在我脑海泛起,有时竟忘记他已经离开我们了……我开始知道戴文葆这个名字是在1983年,那时正是"文革"以后,各出版社开始评高级职称,我当时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具体张罗这方面的事。  相似文献   
104.
肖超  张志强 《出版科学》2012,20(6):92-96
在文献调研基础上,从研究主题方面对新千年(2000年)以来大陆学者的国外出版教育研究进行评述,同时指出大陆学者在国外出版教育研究上存在研究深度不够和研究方法单一的问题,最后提出深化国外出版教育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5.
张霞  张东东 《新闻战线》2015,(7):180-181
大部分人研究林语堂,是从文化学、行为学、语言学、编辑学和出版学等方面进行探究。实际上贯穿林语堂整个生命活动的主旋律是编译。林语堂先生出生于1895年,逝世于1976年,是集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大师。他曾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哈佛大学、莱比锡大学就读,因其一生编译的著作极其广泛,林语堂素有“版税大王”的赞誉,不止一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相似文献   
106.
介绍一种新方法———h-b指数来确定学术研究的热点主题。实证研究表明,通过比较h-b指数和m,可以在一系列主题中区分新的所谓热门主题与老主题。  相似文献   
107.
108.
出版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1].经过我国众多出版学研究者、工作者的努力,已经产生了一批丰硕的研究成果.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出版业改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与此同时出版学理论研究也非常活跃,许多新观点、新思路冲击着传统的出版理念和出版模式.对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出版学理论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对于出版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建构中国特色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关乎出版学科与出版强国建设的重要命题。我国出版学科知识生产虽有积极进展,但也存在内容体系回应实践不足、主体单一、缺乏方法规范等问题。面向出版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实践要求,结构体系、内容体系、路径取向,关乎建构怎样的知识体系及如何建构的基本问题。中国特色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应坚持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统一的结构体系,出版本体、出版主体、出版客体、出版实体结合的内容体系,遵循跨学科知识生产融合的路径取向。  相似文献   
110.
中国特色出版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元问题研究对出版学科建设及出版业融合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新的角度归纳出版定义的三种类型,系统全面分析已有出版定义存在的三大突出问题,并从问题着手试图重新给出出版的定义:出版是媒介产品的创造与向公众传播。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出版学与传播学、新闻学的异同,以期对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