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1篇
教育   272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51.
一般认为,楚汉项刘之争以项败刘胜的结果告终乃因“项羽之暴,沛公之明”,即项羽多次杀降屠城,性格暴戾,行为残虐,而刘邦却较宽厚。然而事实证明,屠城杀降在秦汉时为普遍现象,项、刘亦曾联合行动,且刘邦之杀屠行为比之项羽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352.
马马迁在《史记》中对刘邦其人着了大量笔墨,除《高祖本纪》以外,还散见于《项羽本纪》、《留侯、世家》、《吕太后本纪》、《萧相国世家》、《淮阴列传》等,它们相互映衬、补充,为我们再现了汉高祖刘邦敢作敢为、足智多谋,善得民心、任人唯贤的高大形象,同时作为直史又再现了汉高祖形象中的另一个方面,虚伪、奸猾、残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