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3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90篇
教育   14078篇
科学研究   1715篇
各国文化   33篇
体育   377篇
综合类   630篇
文化理论   371篇
信息传播   1673篇
  2024年   224篇
  2023年   1019篇
  2022年   515篇
  2021年   704篇
  2020年   469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372篇
  2014年   1054篇
  2013年   921篇
  2012年   1109篇
  2011年   1315篇
  2010年   1020篇
  2009年   1220篇
  2008年   1498篇
  2007年   1162篇
  2006年   931篇
  2005年   959篇
  2004年   702篇
  2003年   691篇
  2002年   602篇
  2001年   464篇
  2000年   374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论我国历史时期编辑劳动形态的发展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学在我国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是20世纪80年代后才得到学术界广泛认可的,但编辑劳动作为人类自古至今的一项文化活动却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且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这种劳动形态亦不断发展变化。这种变化在我国大致可分作四个时期一、殷商至西汉;二、东汉至宋代;三、元代至清朝末年;四、近现代时期。  相似文献   
53.
在 中国新闻传播的研究领域中 ,媒介经济研究始终未能一枝独秀 ,但其萌芽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出现 ,不过仅限于报业而已。在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徐宝璜《新闻学》这两本专著中 ,对报纸的印刷、销售、发行、广告 ,即市场、成本、赢利模式都略有论及。而且 ,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也出现了史量才、成舍我、吴鼎昌等赫赫有名的报业经营家。新中国成立后 ,对媒介经营也曾有过短暂难得的重视。但在大部分时间里 ,新闻媒介被泛政治化 ,强调的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作用 ,而忽略了其经济作用。包括报纸在内的新闻媒体由国家包养一切 ,报纸由国家…  相似文献   
54.
编辑评价图书的八大值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对图书的评价问题,既是宏观图书出版经济学意义上的,也是微观图书出版经济学意义上的。从宏观经济学上讲,编辑对图书的评价乃是出版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应该有其完整的经济理论及其自成体系的价值评价理论。从微观经济学上讲,应该有其科学、具体而细致的价值评估的基本数据、指标、值素及其合理构成,并且具有简明实用的可操作性。所谓编辑对图书的评价值素及其构成,是指编辑对图书产品按其价值要素及其合理的逻辑构成递进秩序逐一进行评价,然后进行综合评价,并最终以宏观图书出版经济学理论进行价值判定的评价方式。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相似文献   
55.
我国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及其统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产业经济学原理对国内外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必须建立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在吸收和借鉴其他产业部门统计指标体系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同类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56.
57.
马克思在批判“异化”劳动将人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手段的同时,深刻地论述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世界的人的本质特性。由于人类不像动物那样只受肉体需要的支配进行生产,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全面地改造自身(形体、精神、意志、情感)和美化自身的生存环境(社会、自然),创造着明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创造着美,所以马克思所说的“美的规律”不是指某些事物的一般性规律,而是指“人的创造活动的规律”,这样就从根本上揭示了人类劳动的本质和美的本质。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可以分清物质生产所创造的现实美和精神生产所创造的艺术美是分属存在和意识的两种不同范畴的美,同时也就弄清楚了自然美的本质和自然物的形式美是分属两种不同性质的美。  相似文献   
58.
体育观赏活动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卫  杨刚 《体育学刊》2003,10(2):16-19
用微观经济学理论探讨体育观赏市场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特征,为合理配置市场资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1)体育观赏活动在经济中表现为体育观赏市场及体育观赏派生产品市场两种形态;(2)消费对体育观赏市场产品的需求原则是第i个人看k场比赛用-第i个人看k场比赛的非资金代价-现场观看第k场比赛的门票费-第i个人看k场比赛支付交通费>0,因其产品的不可重复性,结果的不确定性及悬念性,需求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边际效用递减,运动员作为体育观赏市场产品的载体,其竞技表演质量是影响产品供给的重要因素,其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投入比重也较大;(3)体育观赏市场的资源配置要达到帕累托最佳状态,政府政策的合理介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9.
美的创造是与劳动分不开的。由此进而探讨了后现代主义时期美的创造与异化劳动问题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