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6篇
教育   441篇
科学研究   48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8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1.
92.
包容     
一百多年前。法国的雨果曾经这样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古老的东方,人们也世代传承着一句浅白的俗话:“宰相肚里能撑船。”法国人的浪漫和中国人的实在碰撞在一起。  相似文献   
93.
解析 这道题包容的知识含量较大,牵涉的反应较多,只有纵观题给框图,全面审清题意,方能缕出正确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94.
大海之所以称其为大海,是因为它能容纳百川之水."宰相肚里能撑船",是因为他有包容万人之心.容,即宽容.遇事不斤斤计较,善于理解别人,多找找自己的缺点,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相似文献   
95.
本文在《光滑极限量规》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探讨了一般标注形式的孔、工作量规工作尺寸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方式。并举出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96.
2002年8月,我参加了由教育部和中残联组织的特殊教育考察团,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考察两国的特殊教育情况。印象最深刻的是两国特殊教育所呈现的发展方向———包容教育(InclusiveEduca-tion)。包容教育这一概念,是在接近考察尾声时,我们访问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教育部才初次听到的。但在此之前,我们处处感受到了包容教育的存在。根据这两个国家有关保障残疾少年儿童权益的法律,残疾孩子必须享受与普通孩子同等待遇的教育机会。所以,残疾孩子的家长要求其子女进入普通学校就读是不能被拒绝的。普通学校也不能因为残疾学生因残疾…  相似文献   
97.
信息落差往往导致知识乃至财富上的差距,社会范围内的信息饥渴、信息焦虑问题的解决亟须深入推进国家层级上的信息公平和数字包容。文章以缓和公众信息获取的失衡为出发点,梳理国家宽带政策、公共图书馆和数字包容三者的内在联系,探讨公共图书馆在践行国家宽带政策和促进数字包容中的角色定位。结合美国公共图书馆融入国家宽带政策、开展数字包容服务的实践,以数字准备、数字就绪、数字参与三个环节分别呼应数字环境、数字能力和数字实践,构建数字生态系统运行架构,并基于此提出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参与建设数字生态系统的有益启示。图2。参考文献48。  相似文献   
98.
教师强压力转嫁、教师的支持性行为不足引发学习心理焦虑以及教师的特定教学行为可以引发学生学习情境焦虑,它也可以称为师源性学习焦虑.应对师源性学习焦虑,需要教师渗透参与式学习理念,满足学生学习的动机性支持和伦理性支持;创设能够包容教师高认知歧义的学习空间与评价方式.只有如此才可降低师源性学习焦虑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
手机短信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备受争议。的确,手机短信文学中充斥着很多格调不高的作品,但不可否认,在一个多元化时代,手机短信文学的出现无疑给日益边缘化的文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丈学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0.
客闳和"留美幼童"留下的遗产,当前最值得大力弘扬的是包容精神.包容精神来自以儒、道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宽厚、包容、和睦、友善的精神,在国际上是少有的.但是,几千年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给予中国文化沉重的负担.直到160年前一批一批留学生走出国门,才开始从西方引进现代化的信息,新思潮得以传入中国.留学生是包容精神的天然载体,他们的包容精神,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过去需要包容,是为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今天呼唤包容,是为了共同构建和谐世界.然而,包容不是不问是非,其实质是"和而不同".包容是有前提的.中国留学生在面临藏独施暴、奥运圣火遭袭等突发事件时所表现出的大义凛然、和平、理性的态度和言行,维护了中国主权,伸张了正义,把爱国主义和包容精神结合起来.为了实现政治民主化,营造和谐社会,发展先进文化,中国留学生所拥有的包容精神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