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64篇
体育   4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首钢老北京工业发展的缩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首钢是由原来的龙烟铁矿、石景山炼厂、石景山钢铁厂等嬗递而来。1911年前后,直隶省龙关县(今河北省宣化地区)的居民发现当地的赭石,可以用来当作"红色颜料",于是便开采出来,销往北京和华北各地。1914年夏,当时的北京政府聘请的瑞典国立地质调查所所长安特生博士(J.G.Andersson)在丹麦工程师麦西生家中看到产自龙关县龙门山的赤铁矿石样品,认为是一种具有开采价值的铁矿石。这样我国北方一个储量很大的赤铁矿区便公诸于世。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正酣,  相似文献   
42.
在上海银行公会的呼吁和积极参与下,1920年代北京政府对内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日益严重的内债危机得以缓解,金融市场也日趋活跃。上海银行公会关于内债整理的意见和建议大多得到政府重视和采纳,在整理内债案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对银行业的投资经营也产生一定影响。在此过程中,上海银行公会逐渐意识到惟有建立稳固的整理内债基金才能真正维护行业利益和稳定金融市场,进而广泛联合金融界和社会各界的力量,筹建民间内债监督管理机关,希冀约束政府权力和规范金融运行秩序。这展现了中国近代商人团体“宽范围、多路径”的集体行动逻辑和制度诉求方式,以及中国近代国家与社会的多重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3.
长期以来,对于1925年发生的五卅运动,人们常常将注意力集中于“反帝”这一核心领域,却往往忽视了在整个事件交涉过程中,北京政府与公众之间所出现的互动关系。在当时,民众对不平等条约已极为不满,所以当“五卅”惨案发生后,舆论界立刻对北京政府施加强大的压力,要求以强硬的态度进行对外交涉。不仅如此,民众还进一步呼吁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最终促使政府借此事件发起了“修约”运动。  相似文献   
44.
1926年11月,北京政府在面对比利时公开正式反对的情况下,废止了中比于1865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堪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45.
熊希龄,一个从古城凤凰走出来的湖南才子,被誉称"湖南神童"和"熊凤凰",在民国,一度做过政治奸雄袁世凯的国务总理,虽时间不长,但名声赫赫。在那个内外交困,政局混乱的时代,政治红人罕有得到正面评价的,不过,湖南凤凰人熊希龄是难得的例外。  相似文献   
46.
民初政局动荡,教育经费奇缺。列强各国有意退还庚款消息传出以后,教育界即意图根据美国退还庚款用于教育的先例督促政府以各国退还庚款专门用于办学,北京政府方面则因财政困难意欲将退还庚款用于其他用途,而列强各国对于退还庚款用途也举棋不定。以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为代表的教育界将列强迟迟不退还庚款的原因归咎于政府不肯将其用于兴学,由此引起了北京政府与教育界之间关于退还庚款用途的争论。  相似文献   
47.
庾莉萍 《湖北档案》2009,(12):35-36
1918年9月5日,北京政府任命张作霖为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在东三省的势力得到了北京政府的承认。此后,张作霖又兼蒙疆经略使、东三省保安总司令,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张作霖视俄国十月革命为洪水猛兽。1921年,张作霖向呼伦贝尔地区派遣了大批军队.加强了一度消失的边境防务.对边境实行了戒严,严格盘查来往行人.不许苏联的华人越境回国,也不许无官方证件的入出境。  相似文献   
48.
上海造币厂自1919年首倡其议,到1928年底改组为中央造币厂,历时近十年。在爬梳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编档案资料、《银行周报》等报刊资料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对20世纪20年代上海造币厂的筹建始末作个案研究,以便进一步梳理上海银钱业与北京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系。一、缘起近代中国长期实行银两、银元双重货币本位制度。一般而言,小额收付用银元,大宗交易计算则以银两为标准,以元易银、以银易元,辗转折合,十分繁琐,给社会经济,尤其是商业流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民元以后,随着上海金融中心地位的逐渐确立…  相似文献   
49.
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入主北京政府后,北洋派控制下的中央政权明显衰落。究其原因除段皖系本身实力较弱外,与黎元洪、冯国璋等不合作,统治集团内部一再发生争端也大有关系。  相似文献   
50.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试图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以改善其外交环境,但中苏两国的建交过程因中苏两国国内形势变化及列强干涉等原因而充满曲折。1923-1924年间,中苏两国进行建交谈判,问题涉及中东铁路、治外法权及租界等旧俄在中国侵夺的权益。列强为自己的利益再次对中苏谈判进行了干涉,谈判一度陷于停顿。最后,两国于1924年5月31日签订了协定,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根据中苏协定,中国收回了部分主权与利权,但对于中东铁路及外蒙古问题仍留有悬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