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3412篇
科学研究   194篇
各国文化   50篇
体育   235篇
综合类   125篇
文化理论   81篇
信息传播   95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369篇
  2011年   435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415篇
  2008年   558篇
  2007年   398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0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封建道德展开了全方位的抨击.五四女性作家用她们的创作表达她们对传统家庭伦理的批判态度.她们的小说为妇女解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93.
德国古典美学审美解放 的理论有两个特点:一、它是基于对人的理性本质公设的逻辑结果;二、它在意向结构上对人本身欠缺的反省,而是对外在于人的困境的鄙弃。之所以由德国审美解放无法达到自由,原因在于德国古典美学是以认识论来负担价值论,使之最终沦为了审美乌托 邦。  相似文献   
94.
赵乐义 《中国科教博览》2004,(11):167-169,176
人的解放首先是指人从保证劳动者生产、生活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生产中解放或释放出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标志是人们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完全由机器或某种更高级的技术手段来进行。劳动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必须以生产力高度发达、产品极大丰富为物质前提及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95.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从“革命”和“启蒙”两方面去阐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源与材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特定的时代情绪才是这一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与触发剂,并以此为出发点重新梳理出“五四”新文学十年我国文学演进的脉络顺序与文学场景。  相似文献   
96.
我国三代领导人领导中国制定并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使中国以崭新的和平形象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我国和平外交政策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时期即已确立,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领导的改革开放时期得以进一步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立足于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高屋建瓴,拓展了和平外交政策。历经三代领导人的不断推动,我国和平外交政策山日趋完善与成熟。中国50多年的外交实践证明,我们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正确的,我们将始终不渝地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97.
当今人类已经走入“地球村”时代,人类之间的交往已经关切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历史课教学不只是学史.鉴今,而且还要弘扬人类历史化与明.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新的理念,因此,历史课教学以和平化为主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8.
中国的和平崛起,将进一步展现中国作为爱好和平的大国力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建立更为公平的世界新秩序。  相似文献   
99.
“和平是佛教的根本宗旨”,“和平靠争取得来”,实现和平的前提与根本途径是净化人类,而净化人类的“方便”就是慈忍。“慈忍”,作为一种智慧,其立论的理论基石是“缘起论”,是佛教哲学智慧与儒家智慧的圆成;作为一种净化外在生存环境的“方便”,它强调“以人间为依业,慈济为方便”,是出世与入世的圆融;作为个人修养的根本手段,它强调“以智育德,以忍养情”,是戒、定、慧的合一。  相似文献   
100.
艺术是人类灵魂的居所。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越来越渴望从艺术里获得精神解放和审美愉悦。艺术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及高尚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河南省新密市1999年承担《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研究》课题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