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8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陶行知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向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大变革时期产生的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探索前进的一生。在教育思想上富有创见,在敦育实践上勇于革新,在办学作风上艰苦踏实、讲究时效。他作过很多演讲,有过很多著述,在《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斋夫自由谈》、《古庙敲钟录》、《行知书信集》、《行知诗歌集》、《陶行知文集》等书籍中,留下了以“生活教育”为中心的一整套教育理论。其中“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仅就“教学做合一”的精神实质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42.
同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一样,近代中国的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发展阶段。北洋政府所处的时代-,是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不断加剧的时代,也是近代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背景下由一个传统农业社会逐步向近代化工业社会迈进的时代。  相似文献   
43.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进行了严肃思考和理论创造。随着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从而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作出了正确分析和科学判断。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共识,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对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44.
一、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1.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①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成为他们的理想目标。②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加剧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相似文献   
45.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有着必然性和艰巨性的特点:从世界潮流看,中国要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必须由古代社会转向近代社会;从历史传统看,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一时不易被彻底改造和摆脱;此外,外来侵略势力的渗透、干涉和勾结更加剧了革命的难度。所以民族革命(独立)和民主革命(近代化)互为表里,民主革命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中心任务,也是中国经济真正近代化的前提。1840年以来,随着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形成,社会旧有阶层(地主、农民)和新兴生产力代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作了近代化的尝试。从革命角度讲,主要有: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民主派进行的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斗争、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斗争。这些革命先后打击和推翻了清王朝、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宣告了民主革命任务的初步完成。  相似文献   
46.
李凤敏 《成才之路》2009,(22):96-96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准确而又全面的概括.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形成和发展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是中国近代的“国情”。近代史上有不少现象或事件都是由这一社会性质决定的,如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为什么早于资产阶级产生;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走农村包围城市。  相似文献   
47.
方绪豹 《现代语文》2009,(7):126-127
《雷雨》作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本,被解读的已够详细。周朴园这个角色十分复杂,教材中对周朴园的人物分析一般都解读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都市里,资产阶级往往带有浓厚的封建气息,周朴园正是他们中间的代表。他既是尊崇旧道德的资本家,又是在外国留学过的知识分子。对于这个人物隐藏在‘仁厚’、‘正直’、有‘教养’等外衣下的伪善、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以及由此产生的罪恶,作家通过富有表现力的戏剧情节——例如他对侍萍的‘忏悔’、对繁漪的专横、处理罢工的手段等等,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其中对周朴园形象分析有不同的意见的最具代表性的是陈思和先生,他提出了“周朴园心里有没有爱”这个问题,并针对原来的阶级矛盾的观点十分细腻地分析了周朴园人性化的一面。“所以,如果我们仅仅把周朴园和鲁妈的关系看成一种阶级对立,丫环受骗,少爷侮辱妇女等等,这样的理解,我觉得是肤浅的、简单化的。如果简单地把他们说成是互相欺骗的,没有感情的,  相似文献   
48.
《中国博物馆》2009,(3):127-127
中国国家博物馆基本陈列“复兴之路”经过近两年的紧张筹备,于2009年9月25日正式开幕。该陈列通过1150多件(套)珍贵文物和980多张历史照片,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相似文献   
49.
一、近代以来的西北开发思想近代西北开发思想是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转折大变动的历史条件下萌动的.并在爱国主义原动力的推动下.在抗战时期发展成为一股影响遍及全国的西北开发思潮。  相似文献   
50.
陈春芳 《考试周刊》2009,(15):35-36
1949年到195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在短短的七年里,中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两次巨变: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2年),再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1953—1956年)。在这七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