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478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32篇
体育   151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15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华夏传播研究几乎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一路走来的,四十年来华夏传播研究从无到有,在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之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性成果,在传播学本土化-中国化的求索之路上做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宝贵尝试。《华夏传播引论》一书系统回眸了华夏传播研究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和理论收获;以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传播学为理论进路,探索了华夏传播研究的书写范式,将五千年华夏文明中的传播思想、传播人物、传播活动、传播媒介纳入到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跨文化传播的视野下予以考察;并且具体剖析了华夏传播中的说服传播、舆论传播、公共传播、媒介批评、文艺传播、宗教传播等传播现象;内容涵盖华夏传播的大传统和小传统,论从史出,引人入胜,堪称一道引领广大读者进入华夏传播领域的津梁。  相似文献   
102.
卷首语     
正甘肃文化积淀深厚、资源富集,具有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基于此,甘肃省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构想,并于2013年1月21日得到国务院的正式批复。这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的、覆盖整个省域的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平台。由此,我们迎来了文化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期。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个彰显甘肃文化源头地位的重大平台,既给甘肃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前  相似文献   
103.
2008年8月,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其忧宏的气势、瑰丽的想象、盛大的隈容、华美的场景,吸引了世界的眼球。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终于以其特有的热情和方式,诚邀五湖佳宾、四海亲朋齐聚华夏大地。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感召下,13亿华夏儿女与世界一同起舞,共同书写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奇迹。  相似文献   
104.
华夏水神的最初原型为龟蛇一体的玄冥,其神格源于共工氏、鲧和大禹的治水,其形象则源于大禹和大岳的联合图腾。龙、牛、猴等后起的华夏水神诸形象,皆由龟蛇意象讹变而来。  相似文献   
105.
一段长长的文明需要一种精湛的叙述.<中华文明史>就是这样一种有担当意识的叙述,它以朴素而简明的文字,再现了华夏文明的深度和广度,展示了中华文化最优秀和最精良的部分,在此快餐式读物盛行的当下,为我们提供了一份丰富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06.
至今,拟投资40亿的河南新郑“华夏祖龙”停建已经一年有余。在这段时间里,这条有头无尾的龙既不能复工,也不能拆除。项目投资人李树民称“祖龙是一个很敏感的项目,从项目暂停的时候开始.就没有哪个官员敢批示复工;但是我们也不想随便把龙拆了,毕竟那是3000万”。而新郑市原市委副书记郭更新表示,没有勒令拆除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旦拆除.政府需要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一大笔补偿,现在这样.政府没有承担任何责任”  相似文献   
107.
特别推荐     
今年是中国的奥运年,凡我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都在密切关注着大赛的一举一动。当我们为各路体育健儿击掌喝彩、为奥赛增砖添瓦时,当然会深切缅怀《中国奥运先驱王正廷》。  相似文献   
108.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人生变幻无常,却给了我们缤纷世界。面对阳光雨露,我们敞开胸怀;面对寒风怒雪,雷鸣闪电,我们则要有足够的勇气,对前行与否的问题,不要轻易说不。  相似文献   
109.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几千年积淀了丰厚的华夏文明,我们的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应定于发掘这种文化,发展这种文化,使人类的智慧长河滚滚向前,绵绵无绝。当然,发展是最好的传承,而在中华民族文化之中,我们推崇的是那些智慧人,化险为夷的壮举,让后人传颂千古,那么,智慧如何形成?  相似文献   
110.
中国曾是诗的国度,我们祖先曾用它构筑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根基,可我们的后代却无法将这种文明传承下去,这一现实令人悲哀。也许是意识到了当今语文教学在这方面的欠缺,高中语文第三册专门设定了一个诗歌写作单元,教学时间为两课时。当然,一两节课的教学,绝对无法填补多年来形成的横在学生和诗歌之间的那道鸿沟。我想这两节课我们语文老师能做到的只能是消除学生对诗的畏惧感和距离感,激发学生读诗和写诗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