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39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教育   24834篇
科学研究   4352篇
各国文化   77篇
体育   535篇
综合类   596篇
文化理论   84篇
信息传播   6746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226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305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502篇
  2015年   932篇
  2014年   3380篇
  2013年   2140篇
  2012年   2669篇
  2011年   4598篇
  2010年   4927篇
  2009年   3213篇
  2008年   2706篇
  2007年   1974篇
  2006年   1405篇
  2005年   1417篇
  2004年   1465篇
  2003年   1195篇
  2002年   776篇
  2001年   616篇
  2000年   489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4年   3篇
  1957年   7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电子出版》2003,(7):10-12
“我的上帝,那看起来简直象似真正的书”。在四年前的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上,一著名德国出版商在看到来自IBM的数字图书生产系统后,有感而发地惊叫到。在这个数字图书生产系统里,只要操作者轻轻点击“PRINT”按钮,一套完整的精装书在仅仅两分钟的时间里就能印刷和交付完毕。从此,图书出版商不再认为数字印刷技术仅局限在用于文档的印刷,这是一个认识转变的里程碑。 自从190年代中叶以来,施乐公司在法兰克福博览会上展览的数字图书生产系统处于按需印书领域的领先水平。但,在那段日子里,文档公司仅能生产完全封闭式装订的文艺巨著,这些所谓的社团文学当然珍贵,但却被制成不贵重的平装本,不能与精装书相竞争(包括德国在内的大多数欧洲国家只把精装书才叫做真正的书)。德国波河的SI-EMENS数字印刷公司,早在1986年的德鲁巴上,就展示了他们高性能的图书生产系统。在随后的图书工  相似文献   
14.
文哲  海明 《学子》2004,(7):45-45
一、中俄两国政府相互承认学历情况中国承认俄罗斯学校学历的条件1.俄罗斯方学校必须是国立大学。2.中方学生必须具有高中或同等毕业学历。3.必须获得俄方预科结业证书和大学毕业证书。4.在俄罗斯大学规定的学年内完成规定的课程。5.须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教育处注册,每年向中国驻罗斯大使馆教育处报送学年成绩单。自费留学俄罗斯的条件应届或历届高中、职高、中专毕业生等,凡持有国内高或同等学历毕业证书,身体健康,年龄在16~40岁,都可试到俄罗斯国立大学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二、申请留学俄罗斯签证所需材料1.出国因私护照。2.居…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课程教材改革大大增强了实验教学的力度,突出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教学中的实验主要有演示性实验、技能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几个类型。生物实验的创新主要包括实验材料、实验器材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设计等几个方面的优化。根据教学实践,现例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宋辽金元时期山西的雕版印刷(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到宋、辽、金、元时期,这块文明宝地,则你争我夺,战争频仍,成为闻名遐迩的古战场。然而,从另一个层面上看,在这古战场中又充裕着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丰富内容。正是出于这样的原由,宋、辽、金、元时期的山西,无论是雕版、印刷,还是造纸、藏书,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中华大地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增添了灿烂光辉。   一、宋代雕版印刷空前兴盛   从东汉蔡伦总结历代造纸经验,设计利用麻头、树皮、破布、旧渔网,从中提取植物纤维制造纸张,到隋末唐初贞观 (627— 649)之际发明雕版印刷术…  相似文献   
17.
中小型建筑是城市的背景的依托,需要设计师投入更大的精力,本文从材料、细部、尺度三个方面对中小型建筑的创作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8.
19.
小小男子汉     
张立国 《小学生》2004,(10):5-5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