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1870篇
科学研究   115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57篇
综合类   105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9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生态后现代主义是建设性后现代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现代经济主义、实体思维和单面男性精神的批判,揭示了现代性危机产生的深层思想根源.它以怀特海、哈茨霍恩的过程哲学为哲学底蕴,倡导有机整体论和非二元论、恢复女性的文化象征等理论主张,并提出了对新的经济与文化形态的建设与重构.  相似文献   
132.
莫奈·印象     
【印象派】 印象派崇尚自然主义,并注重光与影的效果。它对后现代主义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二十世纪最为重要的抽象艺术。可是,它曾经是崭新的艺术,曾以不被公众认可的表现方或呈现着华丽至美的想象。集大成者莫奈,被尊称为“印象派领袖”。  相似文献   
133.
复合阅读交流本体论:图书馆学重建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向度有合理性,但如果绝对化则造成图书馆学思想的剧烈震荡、深层危机和内在塌陷。汲取后现代和中西哲学的建设性向度,则有利于桥接历史和图书馆学思想断层。我国图书馆学对解构性向度选择性过度解读的根源是客观主义的执着、形而上学的缠绵、伪辩证法的障目。应当提炼中西哲学建设性向度的基本要素,结合图书馆相关理论与实际,提出基于关系型范畴、主体间性和价值论的复合阅读本体论,实现核心理论的重大转移。  相似文献   
134.
在经过后现代主义思潮冲击以后。西方文化中一切假想的“中心”意识和等级观念均被打破。在这新的多元共生之格局下。后殖民主义异军突起,但当今西方学术理论界对之有很大争议,有必要进行认真梳理。以推进探讨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35.
136.
国际媒介     
《青年记者》2006,(17):64-64
毫无疑问。默多克是一位出色的“媒体精英”。当他的新闻集团与NBC、CBS、维亚康姆等媒体巨头一样。日子一天比一天不好过时.这位总是领先于时代的后现代主义又想到了什么?——《MySpace:默多克的新“天空“》  相似文献   
137.
以后现代教育为视角,对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变迁进行分析与思考,阐述对高校体育建设性后现代教育的意义;接受复合性,告别单一性,科学合理地把握不确定内在性的全新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138.
由于人类生命本身就是动物性和社会性的精神杂糅,因而人格分裂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诞生而不可避免地诞生了。人格分裂就是人的品格的多重性的同时外化,在中国传统人中早有体现;又由于时代环境和各种艺思潮的影响,当代诗歌创作中的人格分裂现象日趋复杂化。  相似文献   
139.
后现代主义认识观把知识看作是学习者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而来的,知识并非终极真理。所以学生必须具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不断与外部环境契合的过程中,获取新知、发展新知,从而获得螺旋式上升发展。面对来自交际圈、书本、大众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源组成的庞大信息网,学生如何选择和处理、利用信息,将决定他的成长速度和方向,从而也将决定国家的未来。下面我从以下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40.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作为对以现代化和现代性的批判与否定而兴起的。伴随着现代化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世界开始面临着现代化的巨大挑战:核武器竞赛,种族冲突,毒品泛滥,失业率上升等等。这使得一部分人对于现代化进步的观念和未来的信念发生了怀疑,甚至产生了动摇。正是对于这些现代文明中复杂问题的关注和反思,为后现代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这种思潮反映在教育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