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16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难忘的体罚     
<正>也许,在这个世界的其他地方同样也有威信极高并能使所有学生都敬畏如神的老师,但肯定不会有哪位老师会像在我们镇上呆了三十多年的弗洛斯特女士那样,差不多成了全镇有名的严师,让大家都服膺于心。我不知道她是如何走进众人的  相似文献   
132.
一段时间以来,心里总被同事说的一件事撼动着。事情是这样的:某生因家庭作业总完不成,老师就去家访。学生的妈妈、奶奶接待了她。话问,家长说了这样一件事:冬日寒冷,屋内升着炉火。儿子不知从何处找来一把刀,架在炉火上烧。家长见了,问了一句做什么,却招来一句令她们想起来就寒心的话。儿子扭过头,对着两位家长恶狠狠地说:“再问?再问就杀了你们!”十岁的孩子何以说出如此血腥的话语?  相似文献   
133.
村村都有慈善工作站,帮扶基金6000多万元,桐乡把慈善做到了家门口。桐乡的爱心GDP已经跻身全国百强。  相似文献   
134.
把人的“向善性”学说引入《品德与社会》课堂,用现代教育理论加以过滤,使之成为一眼活的源泉,是《品德与社会》教学走多元化之路的有益尝试。人具有“向善性”是一种道德的预设。德育就是要凭借激活、唤醒等方式来发掘、弘扬人的潜能中积极的、美好的、建设性的“善念”与“善端”,注重学生主体的自觉和内在动能的挖掘,反对强制、管压和灌输,提倡尊重、信任与感化。主要是通过“参与”、“调查”、“实验”、“讨论”、“服务”、“辨别”、“创造”等多种途径去感受、体验、领悟与表达“向善”的过程,最终生成“道德之花”。实践“向善性…  相似文献   
135.
祁顺成 《学子》2013,(13):3
卢梭说过:最好的教育是无形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学校应成为学生自由成长的地方,放飞梦想的疆场,更是人性向善发展的美丽磁场。学校是孩子们得以嬉戏和思想交汇的乐园,而现实却将其演变为分数第一、才艺功利、读书惟一的名利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折断翅膀的天使,让天性撒欢、让梦想撒野、让人性撒娇  相似文献   
136.
<正>今年,你十八岁。你会争辩说,是十七,还有九个月才满十八周岁。你很认真,我不得不改口同意,感觉如果我不改口,你就会变脸。你说你是怕老,我猜,你不是不想长大,是怕长大。我是从十四岁开始对年龄有了意识,当时喜欢上了一个男同学。我想,无论如何也得等到十五岁恋爱才说得过去吧。但那一年好长,长得我终  相似文献   
137.
<正>一位哲学家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仰望:一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二是人们心中的道德律令。作为一个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群体——教师,更应该恪守职业道德规范,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投身教育教学的变革实践,释放向善、向上、向前的正能量。一、积聚向善求美的力量教育是民生之本,这注定了社会对它的高度关注。做好了是应该的,一旦出现问题就会被舆论放大。随着移动  相似文献   
138.
正有一名教师让每位学生写一段心里话,一位学生写道:"老师,虽然我成绩差,但是哪怕你多看我一眼,我也会鼓起学习的勇气,可是,每一次,我都失望了……"教师看到后深有感触,决定以后要更多地赏识学生。《辞海》上对"赏识"一词的解释有二:一是享受美好的事情,领略其中的趣味;二是认为好,喜欢。教育工作者只要灵活而又辩证地将赏识运用到课堂中,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9.
正近几年多次去鼓楼幼儿园,每次都能听到崔利玲园长关于继承与发展的畅想。"活教育"是鼓楼幼儿园创办人、也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奠基者陈鹤琴先生的思想,作为鼓楼幼儿园第八任园长,发扬光大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是她的使命和责任,也是她向善、向前的性格必然的追求。难能可贵的是,她不仅心向往之,而且带领她的团队通过单元课程的建构,探寻到践行"活教育"思想的有效路径。因而,走进"单元课程",我们自然会新奇地发现"活教育"思想在鼓幼是怎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  相似文献   
140.
张海燕 《成才之路》2014,(23):14-15
正闲的时候,我喜欢用整理来打发时间,比如,在炎热而漫长的暑假。一次重新整理书柜时,一本素雅整洁的书页悄然滑落,信手捡起,一行朴素的文字赫然映入眼帘:"我力图创造出一种融哲学的理趣、散文的韵致和宗教的情怀于一体的表述风格。因此,我更愿意用‘心’来写一点文字,让读者读出启迪之外的一点激动,一点推动,一点感动;读出一种情怀,一种心境,一种胸襟,一种器局,读出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来。"句中排比构成的一连串的"一"似乎像一束强烈的引力,让人不由得再次细细拜读起肖川的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