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16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课文:树林旁边长着许多花生,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真好看。小松鼠问蚯蚓:"这是什么呀?"蚯蚓说:"这是花生。"小松鼠很高兴,他想,等花生结了果,我就去摘下来,留着冬天吃。从那以后,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可是,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果。小松鼠睁大眼睛,自言自语地说:"奇怪,花生果被谁摘  相似文献   
92.
正将家风家规教育融入学校现行德育体系之中,促进学生在家守规,在学校守纪,在社会上守法,通过家风树正风、促学风、清校风,收到"风吹草仆,相率从善"的德化效果。策划者说家风家规蕴含着在家庭日常生活场景中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言语行为,是家庭成员立身行事的规矩和标准。家风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育陶冶和家规对一个人行为的指导约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3.
正我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记日记的。那时,我从农村的学校考入县城的高中,知识大门逐渐打开,见闻多了起来,加之受到老师"写日记可以提高写作能力"的教导,于是断断续续记起了"日记"。后来考入大学,日记也一路陪伴。由于接触的世界更为多彩,青春的萌动和梦幻与日俱增,日记的篇幅长了,内  相似文献   
94.
正江苏省苏州市善耕实验小学创办于1906年,是一所享有盛誉的百年老校。2009年8月,学校在政府和领导的关心下,迁址至平江新城新校区,百年老校重新焕发蓬勃青春。在校园文化方面,学校在传承原有百年积淀的基础之上,加以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建设。一、"三风建设",在稳固中务实顾敦荣先生题词中的"真善美实",概括了教育的本质。教育就是一个求真的过程,要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95.
<正>什么是适合学生的德育?我的理解是用学生自己演绎的、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故事,通过蕴含着教育力量的活动载体去浸润学生心田的教育。基于这样的理解,我认为探寻适合学生的德育,就得从"协助"学生演绎好自己的故事入手。如果能"协助"学生演绎好能释放乐学、向善等正能量的故事,让学生在自己的故事中学会自我教育、自觉感悟、自  相似文献   
96.
正生态园小学坐落在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生态园内,是一所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现代化学校。学校秉承"倡导人本化管理,构建生态型教育"的办学理念,营造自然、和谐、全面、均衡的教育生态环境,打造教育的"生态园"。一、打造生态校园,为了师生快乐生活学校以景陶情,以文正心,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被潜移默化,天天向上,时时向善,刻刻向美。环境是一  相似文献   
97.
<正>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成长、学校健康发展的关键。杜威认为,所谓人的成长,就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更新了自己。良好而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其独特的文化形态影响着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那么该如何建设适于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呢?笔者近期参加了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工作的调研活动,发现有的学校在制定发展规划工作中高度重视校园  相似文献   
98.
<正>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于2013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学校占地105亩,建筑总面积3.4万平方米,总投资1亿元。学校秉承"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的办学理念,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精神,天天向上、天天向善,时刻践行"学习第一、赶超第一、争创第一"的办学内涵,  相似文献   
99.
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的趋势和背景下,教育技术尤其是ChatGPT、DALL·E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应对教育公平问题上被赋予更大的使命和更高的期待,然而现实中教育技术“失控”和教育公平“失败”的遭遇,呈现出教育技术反噬教育公平的风险。教育技术融合视域下推进教育公平的话题,蕴含着教育发展、教育技术革新、教育技术反噬、教育资源配置等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教育技术反噬教育公平,表现为技术“偏见”、技术鸿沟、恶意滥用三种典型类型,本质上是作为教育主体的人的失控,以及教育活动的理性应然状态被遮蔽。剖析教育技术对教育公平之“善恶”共存的逻辑,教育技术的价值呈现出以增加教育机会为核心的效率观,而效率实现主要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法治状况。教育技术的角色决定了其向善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立场,且向善有其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0.
外在环境很复杂,容易让人迷失犯错。那么我们怎样判断善呢?做一件事,是善还是恶,标准何在?这是儒家的大问题。儒家有三个原则,第一是人性向善,第二是择善固执;第三是止于至善。人生下来就有人性,只要真诚,就有力量由内而发,自己设法行善,就算老师不教,照样可能按良心的要求来做,这是第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