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193篇
科学研究   197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66篇
综合类   87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1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378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51.
日常对话中,语言字面意思与说话人真实意图通常有一定距离,会话含义研究由此开始。格赖斯通过合作原则来解释会话含义产生方式,利奇、布朗和列文森则提出礼貌理论来阐释人们违反或遵守合作原则的原因。本文通过分析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语境及非语言行为来分析会话含义的实现及解读,从而促进交际双方对话语含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2.
语言学习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语感,即人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语感看似抽象难以表达,而实际上它的产生绝非偶然,语感的表现形式是直觉的、感性的,依靠思维而不依赖思维,总的来说,语感在感性中蕴含着理性,直觉中不乏思考.笔者主要从英语学习中分析了英语语感的形成和培养.  相似文献   
153.
刘芳 《考试周刊》2011,(61):24-25
幽默作为一种言语的艺术,它的产生一方面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语言在语境中的使用情况。幽默的理解从根本上说是一个语用问题。本文拟从Grice的“会话含义”学说出发,对《老友记》中的一些精彩对白作一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154.
标准答案意味着准确性、唯一性、符合性;标准答案具有个人性、情境性、时代性;标准答案使学生的创新知识难以显现,创新意识逐渐消退,创新能力很难形成;教师与学生不能一味地信奉标准答案,要尊重非标准答案;教师要更新观念,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质疑氛围;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55.
徐小球 《考试周刊》2011,(14):36-37
本文分析了具体语境下对合作原则的违背,推导出语句的真正含义,从而提出委婉语事实上是遵守合作原则的。  相似文献   
156.
谎言不同于会话含义,是说话人一种试图隐藏的过程,在表面上合作但事实上是否合作要分情况而视,在不同情况下对格赖斯合作原则是否遵循,不遵循又是如何违反合作原则。用合作原则可以解释一些谎言现象,本文中,笔者试图以教育的眼光探究合作原则与谎言。找出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7.
李姝颖 《文教资料》2015,(4):6-7,19
本文以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Grice)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和英国语言学家利奇(G.Leech)的礼貌原则(Manner Principle)为理论依据,以张爱玲短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人物对白为实例,分析人物对白对礼貌原则及合作原则的违反所表达的会话含义,最终探析不同人物的个性及人物关系。  相似文献   
158.
“奶奶”考     
在众多用于指称祖母或与之同辈或年纪相仿者的词汇中,“奶奶”不但是其中一种比较口语化的叫法,而且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9.
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广告市场的空前繁荣,由此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广告领域永远都充满无限创意。本文旨在通过具体案例,从语用学角度研究英文广告语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60.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提倡名著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是推荐名著中的重要一部。文本细读是阅读《朝花夕拾》的重要方法。文本细读包括“分析人物关系与细品人物语言”“赏析修辞与写作手法”“分析语句深层含义”“填补文本空白”等方法,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